當前位置: 主頁 > 策略&營運 >
 

如何漂亮變身 System Solution Provider?ADI 這樣說……

本文作者:編輯部       點擊: 2017-01-16 09:20
前言:
走過半個世紀,亞德諾 (ADI) 新近強力放送「超越一切可能」(Ahead of What’s Possible, AWP) 的嶄新企業願景,突破以往生硬的工程風格、散發濃烈新氣象與另類思維,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事實上,以持續創新自詡的 ADI,已從單純的晶片供應商蛻變為「系統方案」的提供者——這點從 ADI 特別在官網開設 AWP 專區:http://www.analog.com/en/landing-pages/001/ahead-of-whats-possible.html,藉由述說與客戶合力開發的精彩故事、展現創新成果與價值,就不難嗅出 ADI 意欲搶佔先機的旺盛企圖。在眾多亮眼應用實例中,ADI 都是背後那雙技術推手。
 

圖1:「超越一切可能」是 ADI 嶄新企業願景
資料來源:ADI提供
 
從「訊號鏈」角度,為客戶解決疑難雜症
如今,ADI 全球客戶群已達 10 萬家規模,協助客戶解決超過 9,000 多種的疑難雜症。ADI 台灣區業務總監徐士杰表示,經過多年努力,ADI 早在儀器、醫療、消費奠定厚實的基礎;就連對精確度有著超高要求的量測業者,都是 ADI 產品的愛用者:是德科技 (Keysight) 集多種實驗室等級的高精度量測設備於一體的手持式 50 GHz RF分析儀——FieldFox,即是採用 ADI 高頻微波元件建構訊號鏈。眾所周知,頻率越高伴隨的是雜訊越多、衰減越快,若訊號鏈的解析、轉換品質不佳,根本無法擷取到清晰的波形,更甭提後續的調校工作了。
 
徐士杰以 1980 年代問世的瑞士刀比喻此類 All-in-one 整合型量測儀器,除了「節省測試時間」這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外,更重要的是:沒有使用不同儀器須做資料轉檔和比對分析的麻煩與錯漏風險,能確保獲得一致的結果。另一家日系量測大廠安立知 (Anritsu),亦將這種「一機多用途」的概念落實到無線測試儀器 MT8821C 上,採用 ADI 二十幾顆高階訊號鏈元件,以因應 2G / 3G 到 4G LTE-A、甚至是 5G 與 IoT 等設計應用;在頻譜資源日益擁擠的今後,若背景雜訊過大或訊號鏈稍有失真,可能落得「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下場。
 

照片人物:ADI 台灣區業務總監徐士杰
 
同樣對精確度吹毛求疵的工業自動化領域,Honeywell 公司將 ADI 數位類比轉換器 (DAC)、HART Modem 技術與 iCoupler 數位隔離器等方案運用在製程控制的 SmartLine 現場發送器,成功顛覆傳統現場發送器複雜的安裝與使用方式,帶動工業自動化的革新。在台灣,ADI 與工業自動化大廠研華科技 (Advantech) 早在 2000 年就建立合作關係,其資料擷取 (DAQ) 模組 ADAM-6015 和 APAX5015,皆採用 ADI 的類比前端 (AFE)、類比多工器、數位隔離器解決方案。把場景拉到日常生活中,與我們更加切身相關的高精度應用,就數醫療與飲食了。
 
感測器應用的無限想像
醫療器材公司 OrthAlign 借助 ADI 的 iSensor 六軸 MEMS IMU (慣性量測單元),將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校準設備從傳統大型機台,進化到「直覺型」的可攜式裝置,方便行進中定位。據統計,約有 30% 的膝關節置換手術,會因為難以對骨骼內部進行精確定位而產生錯位;iSensor 可迅速追蹤病人的膝關節定位 (alignment) 和運動狀況,感測採集相關數據經由簡易數位介面獲取,引導外科醫師精準執刀,將定位成功率提高至 100%。如此一來,既能縮短手術時間、又能有效避免後遺症,患者當然也就少些折磨和痛苦,可謂一大福音。
 

圖2:ADI 深受量測、工業、醫療等業者青睞
資料來源:ADI提供
 
此外,常關注食安議題和營養學的人,或曾耳聞「SCiO」這個名字;它是以色列 Consumer Physics (簡稱 CP) 公司所推出的分子掃瞄器,曾在 Kickstarter 募資平台造成一股旋風。確切地說,「SCiO」乃是一個基於近紅外光技術 (NIRS) 的手持式光譜分析平台,用以分析液體和固體——包括食品、植物、藥物、化學品和人體及其它各種材料的組成,用以驗明正身或測試口感。徐士杰介紹,「SCiO」在前兩年還只是一個概念式模組,但去年已實際導入新英格蘭農家的「番茄互聯網」(Internet of Tomato) 計劃。
 
其意義在於:將類比—數位訊號轉換數據延伸至雲端,藉 Sensor- to-Cloud 物聯網雲端運算、分析番茄成份和甜度,讓農作者便於掌握生長進度與最適合的栽種方式,為智慧農業建立典範。今年開春的美國 CES 上,ADI 進一步宣佈已成功將「SCiO」嵌入到中國長虹手機,成為將 SCiO 技術嵌入到智慧手機的首例;讓終端消費者輕鬆透過手機,對食品、化妝品等做「非侵入式」的材料檢測與成份分析。未來,ADI 與 CP 公司擬將 SCiO 嵌入到穿戴式裝置、工業、醫療設備和智慧家居,例如,檢測冰箱中食物的保鮮狀況。
 
創新是長保競爭優勢的基石
ADI 為何能華麗轉型?持續拓展不同應用及客戶群?徐士杰的回答是:「創新是 ADI 之所以能長保競爭優勢的基石,否則無法協助客戶解決最困難的問題」。他舉例,2016 年底被英國《自然》雜誌網路版評出的年度重大科學事件中,最受矚目者就包括發現「重力波」。它是愛因斯坦於百年前在廣義相對論所提出的概念,並用數學方程式證明它的存在;但卻因極其微小,一直苦無儀器能測量、聆聽。直至 2015 年,人們才透過高精密探測儀器證明此一說法;當中,最大功臣正是採用 ADI 大量整合技術的「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
 
表1:ADI 於 2016 年的重大創新成果

項目

里程碑

軟體定義無線電之寬頻收發器— RadioVerse

1.          提供整合式收發器技術、強固的設計環境和針對特定市場的技術專長,協助快速將想法具體化成產品;

2.           AD9371 整合型寬頻 RF 收發器可縮減無線電尺寸、重量和功耗 (SWaP),設計環境提供板級支援套件、軟體和工具,協助客戶簡化並加快各種應用的無線電開發,包括:無線基礎設施、航太/國防和電子量測等。

MEMS 開關技術

取代已有百年歷史的機電式繼電器,縮減設計體積和成本並加速上市。

A2B 汽車音訊匯流排

1.          提升汽車資訊娛樂系統音質;

2.           減少 75% 線纜材料及重量,獲福特等車廠採用。


「這些技術展現出 ADI 對精密技術的承諾,並推動未來精密工程領域的創新及關鍵應用的實現」,徐士杰自豪地說。ADI 對於太空探索的貢獻還不止於此,一家名為 Aerojet Rocketdyne 的火箭推進器開發商,則運用 ADI 的技術讓 NASA 實現無人探測火星的願景。徐士豪在帶我們回顧 2016 年劃時代創新成果之際,亦重申 ADI 「Go beyond Silicon」的宏圖,並透過多項策略性併購以擴大格局;圍繞物聯網 (IoT) 為核心,範疇涵蓋完整訊號鏈、感測技術、閘道連接、演算法與雲端預測分析平台。
 
表2:ADI 於 2016 年併購的企業

併購對象

主要業務

SYPRIS

網路安全軟體、監控與服務

SNAP Sensor

物聯網感測器

Innovasic

乙太網路安全、工業自動化網路

Linear Technology

電源管理、無線感測網路

Vescent Photonics

非機械雷射波束轉向技術,增強整合光達 (LIDAR) 系統


徐士杰特別對「非機械雷射波束」做說明:目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必須依靠攝影機、毫米波雷達 (RADAR) 和光達等一系列感測器技術,才能有效提供前向防撞預警、盲點監測、行人檢測和自動駕駛等功能——攝影機廣泛用於目標識別、毫米波雷達系統採用射頻電磁波測距 (有 24 GHz 和 77 GHz 兩種主流規格)、光達使用雷射波束測距。其中,「掃描式光達」可檢測道路及附近目標,覆蓋毫米波雷達系統和攝影機的盲點區域,被視為下世代的明星技術;ADI 尤其肯定它在自駕車的應用前景,故不惜重金併購 Vescent Photonics 以取得專利。
 
IoT 感測器三大趨勢:多樣化、智慧化、嚴格精準化
令人好奇的是,ADI 有何能耐跨足不同應用?除了透過併購這條捷徑,如何搏得潛在客戶信任並走在市場前端?徐士杰透露,ADI 擁有強大的業務團隊,且皆是現場應用工程師 (FAE) 出身,會從不同角度與合作夥伴深入探討領先趨勢的發展方向,共同勠力開發;一旦有所成,往往已領先同業數年之久,且因為經年累月的緊密合作,很難被新進者取代。細數知名的案例如表3 所示。
 
表3:ADI 與合作夥伴的具體成果


關於物聯網應用,ADI 最看好健康監測、智慧消費的物質分析、智慧工廠/城市/建築/農業與通訊基礎建設等應用。徐士杰認為,現今感測器有三大趨勢:多樣化、智慧化、嚴格精準化;傳統感測器只能把自然界的訊號數位化,但在物聯網時代,人們需要有更多資料分析、提供終端使用者做更好的應用,以創造更多價值。ADI 憑藉超過 50 年的混合訊號處理經驗,將前端感測器、訊號調校、數位化處理、演算法分析等整合到一顆元件中,為使用者提供「即買即用」的高整合單晶片,讓開發者能在最短時間內導入。
 
例如,即將正式發佈的振動分析感測器 ADIS16228,即整合了工業級三軸加速度感測器、訊號調節、ADC取樣,基於處理器的傅利葉轉換 (FFT) 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在本地發出預警。ADI 自 2015 年開始佈局物聯網,與雲端軟體大廠如 PTC ThingWorx、Dell EMC、Microsoft 攜手發展物聯網創新平台;而在歷經多次併購後,ADI 今年預料將榮登全球第二大類比半導體廠商。展望 2017 年,ADI 預期隨著物聯網嵌入式系統蔚為主流,開發者所面臨的系統設計挑戰將愈來愈嚴苛;半導體廠商除了應對製程演進,對客製化設計與技術支援的投入亦將更甚以往。
 

圖3:2017 年 ADI 所聚焦的物聯網技術與市場
資料來源:ADI提供
 
為此,ADI 宣示將秉承「Up the stack」的發展策略,立足技術創新,與客戶緊密合作、解決客戶技術痛點,同時積極與本土協力廠商整合生態鏈上、下游資源,打造集硬體、軟體、演算法、安全於一體的本土化系統級方案,以提升市佔率。目前以量測、通訊、汽車、航太、健康醫療為主力市場的 ADI,有鑑於本土化技術支援對於物聯網區域化差異需求的重要,過去兩年也在台灣展開一系列本土化 IoT 平台,以涵蓋多元應用。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凌力爾特 (Linear Technology) 併購作業的 ADI,還會締造哪些絢爛成績?值得期待。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