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舉辦的「眺望 2020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今 (28) 日邁入第5 天,下午為健康照護場次。以下是專題演講簡報重點摘要:
預估2050年亞洲多數國家扶養比將降至2.0,照護人力缺口將日益嚴重,更需AI與數位技術的導入,減少照護人力缺口之影響,提升健康照護服務品質
全球高齡化趨勢下人口結構改變問題,帶動智慧照護市場興起。根據WHO在2019世界人口展望報告(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全球人口結構的三大趨勢為:高齡化、少子化、勞動力不足。65歲以上高齡者比例快速提升,至2050年將達到16%,即6人中即有一名65歲以上老人;在健康壽命延長下,未來80歲以上人口成長更以三倍速成長,至2050年將擴展至4.3億人。未來勞動力不足情況將日益嚴重,2019年日本是扶養比最低國家,扶養比率為1.8,同時期亞洲各國為5.0-8.0不等;但2050年亞洲多數國將降至2.0。
在全球人口結構變遷與高齡趨勢下,照護人力缺口卻日益擴大問題,需結合科技的應用提升在居家子女與照顧者的輔助、以及減低機構人力的負擔,帶動居家健康照護市場結合智慧應用守護高齡者之趨勢。
除了高齡照護,AI等科技對整體健康照護領域的發展也相當重要。AI在中低度開發國家或資源較缺乏地區更能發揮其益處,由於中低度開發地區在衛生或醫療保健系統尚未建立完整體系,相對於已開發國家而言反而受到較少阻礙,包含法規制度或與現有系統整合等。只要能具備資通訊技術等基礎建設,AI與數位技術的導入,產生的效益相較於已開發國家更加具體且明顯,能加速當地健康照護服務的發展,大幅提升健康照護服務的可達性與品質。例如:全球每年約有20萬個痲瘋病例出現,大多出現於巴西、印度、印尼等國家內健康照護資源較缺乏的地區,諾華基金會目前正與微軟合作開發一種AI為基礎的分析工具,希望透過皮膚病變影像的分析來加速痲瘋病症的早期檢測,以避免病情惡化至神經的損害,將來身處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拍攝其皮膚病變的照片上傳至雲端,即可獲得初步的疾病判斷結果,並將提供患者是否該去就醫的建議。
健康照護產業涉及個人的生命健康,有嚴格的法規規範,AI與數位科技在健康照護領域的應用也有需特別留意之處:
數據之取得與運用需有完善管理機制:健康照護產業的數據資料由於涉及個人健康,在數據的取得或管理上須有更完善的機制,才能建立AI在健康照護產業應用的基礎。
1. 健康照護產業在數據方面的使用,應特別注意數據使用的透明化,並與消費者充分溝通。專家或健康照護業者應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消費者傳達AI所能帶來的效益,並確保數據使用過程的透明化,以提升消費者對於AI或數位醫療解決方案的信任,消弭對提供個人生理數據的可能疑慮。
2. 數據的取得須更重視道德議題。AI在健康照護產業的應用需仰賴大量個人生理數據或醫療紀錄等,數據的私密性更高,在取得上須注重個人隱私性。健康照護產業須重新制定數據使用的規範,包含道德性、隱私權、數據儲存安全性、數據流通性及數據所有權等,確保數據在合法的範圍內被合理使用。
AI於健康照護產業的應用需要更多跨界合作與整合:AI屬於電腦科學領域,對於健康照護產業從業人員是一項全新的工具;健康照護產業對於AI專家或電腦工程師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因此,跨領域的溝通與整合對於技術應用是否能成功至為關鍵。
1. 要實際發揮AI在健康照護領域的潛能,首先面對的問題即為團隊的組成,並不只是在健康照護產業的高階管理階層中安排AI專家,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並在整個工作流程與過程中,建立可與AI整合之機制,如此一來,AI才能夠透過大量分析訊息後提取關鍵因素,協助人類專家在每個步驟中進行決策判斷,甚至也可自動化執行例行性工作,讓人類有更多時間進行更具價值的工作,真正發揮AI的功用。
2. 設計AI應用的健康照護解決方案時,須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才能開發出真正有助益之解決方案。
3. 健康照護產業與政府單位主導的公共衛生與醫療體系密不可分,無論是在醫療數據或是公共衛生等基礎建設,或是醫療相關法規制度,大多由政府單位握有主導權,因此在討論AI在健康照護產業的應用時,建議將公部門的角色納入考量,藉由公私部門的合作,才能真正發揮AI加值的效果,同時促進健健康照護產業的發展及人類健康福祉的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