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報導 >
 

增進行車安全 車載週邊技術大躍進

本文作者:洪逸舟、李孟燦       點擊: 2013-09-11 14:20
前言:

時至今日,行車安全的重要性已經全然凌駕速度、舒適、媒體服務等項目,成為用路人最為重視的功能。近年來關於行車安全的技術推陳出新,由內而外,結合各式感測裝置與車載機設備、自動化偵測威脅與適時警示的系統應運而生,且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停的進步,追求無微不至的行車安全。

 

前言

依據交通部警政署的統計,光是民國101年度,全國發生了將近25萬件的各式交通事故,死亡兩千餘人,受傷三十餘萬人。在這些事故之中,因行車視線死角、駕駛人分心疏忽等佔了大多數的起因,以台灣機動車輛年增率以平均2.33%正成長的情況下,行車安全的重要性,加速了各式科技實際應用在車輛上,用以防範事故的發生。

 

在諸多車輛應用技術如雨後春筍的出現之中,大致上可以分為駕駛狀態分析、車輛行車死角的消除,以及車身狀態監控幾個技術部份。科技的進步帶來了多樣化的媒體服務,卻同時帶給了駕駛者在行車時容易分心疏忽的後遺症;而軟硬體的成本大幅降低,則讓各式感測器可以廣泛的應用在市售車上。如何讓科技這把兩面刃成為行車上的助力,是眾家廠商持續努力的目標。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研究報告表示,在眾多車輛電子的領域之中(如車輛傳動系統、底盤懸吊系統等),車輛安全系統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1.9%,居所有項目之冠。本文將就行車安全的現在與未來,以及技術的走向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

 

車機服務多樣化 影響駕駛安全

2012年,Frost & Sullivan發表研究報告「歐洲與北美車用顯示器/儀表板市場策略分析」,其中預估到2017年歐洲市場將具備將近一億台車用顯示器,以及在北美市場規模將達到約一千萬台的規模。其中,分析師Krishna Jayaraman對於這樣的現象表示:「車內資訊的管理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此挑戰與駕駛人的分心問題密切相關。」

 

然而,不只是車內的資訊會造成駕駛人分心的情況,現今許多國家都在道路上設置電子看板,藉此顯示各種即時道路資訊,但是卻同樣造成了用路人分心的狀況,瑞典交通管理局在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期刊中便發表了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具備閃光顏色與跑馬燈功能的電子看板,確實造成了用路人視線的過多停留,對於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威脅。

 

除了接收資訊的分心狀況發生,疲勞、酒駕都是常見造成行車安全威脅的主要原因。為了抑制由駕駛者所導致的行車危險狀況發生,駕駛狀態監控遂成為行車系統的開發重點。


資料來源:道路交通安全年報

1 100年度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概況,其中可見因專注度而造成的事故佔大多數的比例

 

防範駕駛分心 衍生駕駛狀態監控

如何對於行車時的駕駛者狀態進行監控,以求在駕駛者產生分心、疲憊,可能會造成行車危險的情況時,適時提出警示,避免事故的發生。當前的研究包括了駕駛影像資訊、以及分析車身感測器資訊,並且整合各類資訊來進行駕駛者狀態的判斷,對駕駛者目前的行車狀態進行預測。


資料來源:自行繪製

2 駕駛監控資訊整合

 

判斷駕駛者狀態,最為直接的是透過架設一台監視駕駛者的攝影機,並經由觀察駕駛者的臉部表情辨識,作為駕駛狀態分析的有力參考。人類的臉部特徵是非常明確的辨識標的,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這些五官,以現今的影像辨識技術已可以達到非常高的辨識率,也藉由這些特徵點的設定與辨識,模擬出駕駛者當下的表情扭曲(warp)情況。而近年來對於臉部表情辨識的準確性,最重要的影響,莫過於建立臉部資料庫的技術大幅進步,事先建立符合監控環境的臉部表情資料庫(training data),可以讓所拍攝下來的駕駛者五官表情,與資料庫進行相似度的比對,瞭解駕駛者的狀態。更進一步,可以藉由頭部的位置、視線的移動、眨眼的頻率,來判斷駕駛者是否注意力分散,或陷入疲憊的狀況。


資料來源:PSA Peugeot Citroen & EPFL

3 駕駛臉部表情偵測

 

除了直接分析駕駛者的影像之外,為了補足影像辨識不可避免的誤判情形,分析車身感測器所產出的資訊,是最為簡易而直接的方式。感測器訊息可以產生自外掛的車身雷達(偵測鄰近車輛)、車身攝影機,或是由車內電腦、控制器區域網路(CAN)所產生的車內資訊來進行分析,進而瞭解駕駛者是否能夠安全駕駛車輛。

 

車身雷達已經廣泛被使用在停車前後視角盲點的輔助上,近日更有用來偵測障礙物,進而避免碰撞的功能出現。在偵測周圍障礙物的距離上,雷達(雷射測距儀)有著反應快、精準度高的特性。應用在行車動態的監控上,車身雷達則可以利用來偵測前後車輛的車頭時距(Time Headway),車頭時距可以視為前後車輛的間距,一般來說,在駕駛者狀態專注度不佳時,與前後車的安全距離非常難以保持,而太過於接近的情況則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威脅。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4 車頭時距資料分析(左)注意力專注者較能夠維持安全距離

(右)注意力分散易導致車輛間距離過短,造成事故

 

另一方面,車身攝影機則可利用於對行車路線的觀察,以現今技術來說,車道偏移偵測已經是投入實際系統的成熟技術。車道偏移的警示更可以結合車輛內部的訊號,諸如方向盤所控制的方向,即時油門煞車踏板的操作情況,引擎轉速資訊等,來判斷行車是否穩定,駕駛人操控車輛是否維持在正常狀態;另一方面,車身訊號更可以對前述的臉部影像監控進行校正,最大的例子是在車輛轉彎時,駕駛人多半會不自主的將視線瞄準彎中或出彎的方向,這時候臉部的偵測單元就會先由車身訊號來進行判讀,藉此排除在轉彎時判斷駕駛人視線漂移的誤判情況。


 

資料來源:Ford

5 車道偏移偵測

 

改善人機介面 減少分心疏忽

除了駕駛狀態監控之外,面對車機市場越來越蓬勃發展的趨勢,車載機服務的多樣化與普及無法避免,太多的影音媒體需要使用者的操控,目前的操控方式,依舊以觸控螢幕、傳統按鍵為大宗,每一次的操控都免不了帶來每一次的風險,對於人機介面的改良,是所有車機週邊服務廠商所持續研發的方向。

 

在簡化車機操作的發展中,以對於使用者最為直覺的語音控制,以及不需要分心瞄準操控面板的手勢操控最為受到重視。語音系統可以提供使用者直接以聲音控制車輛上的服務,相較於現今的操作方式更為便利快速,而且對於行車的專注度影響較低,有助於行車安全。

 

語音控制的首要重點即為收音麥克風的設置,有鑑於車輛在行駛時會產生的噪音,使用抗噪陣列式的車用麥克風將有其必要性,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語音進行車輛服務的操作時,遭遇到過多辨識不正確的情形,導致使用者需要重複執行操作,除了降低使用者體驗之外,重複的操作對於行車安全更具備著一定程度的威脅。

 

確保收音的正確度之後,語音指令的辨識是此系統最重要的核心單元。語音指令由於容易形成解讀之錯誤,因此現行研究均建議使用簡單句型組織來進行語音解析。如動詞+名詞,「打開收音機」、「播放CD曲目」等句型將會提高語音辨識的正確度,初步確保簡易句型應用在車載機上的正確度,待相容度到達一定水準後,再進一步進行口語化的語言解析,以及多國語言的辨識應用,建置連續語言辨識系統,對於連續口語化的語言,分析語句中的指令重點,由系統進行相對應的回應。

現今觸控螢幕的操作方式,是透過手指接觸螢幕進行滑動與點擊的動作,這樣的行為在行駛中或行駛的間距裡,對於駕駛者的操作一直是個很大的挑戰,也因此更為直覺的手勢操控,同樣受到了重視。

 

手勢的偵測,最簡易可靠的方式,是使用紅外線等射線來感測手勢的變化,例如揮動,點擊的手勢動作,解決觸控螢幕需要分心瞄準螢幕進行操控的缺點。在手勢的偵測中,經由紅外線所獲得的感測圖像,可用來辨識判斷手勢的方向,並在系統中制定手勢所對應的操作動作。此系統可以讓使用者不需要特別分心,就可以揮手操作車機,進行相對應的控制。


 
資料來源:BMW Harman

6 語音手勢操控示意(左)BMW(右)Harman

 

分別建置語音、手勢的操控系統之後,在未來,這兩者將可更進一步的進行整合。例如,藉由手勢切換不同的車機服務軟體,再由語音進行指令的操作,或由語音喚醒車機服務(例如播放音樂),利用語音操控播放的頻道與音樂類別,而手勢則是可以很快速的切換上下曲目。這樣的結合,讓手勢與語音服務可以相輔相成,充分的利用手勢切換的快速,以及語音關鍵字的無限組合特性,能夠在未來建置更為快速、簡單、正確率高的操控介面。

 

行車視線死角眾多 環景影像應運而生

有效監控駕駛狀態的方法正值推陳出新之際,我們能夠發現,固然駕駛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能夠避免眾多事故的發生,然而行車時所存在的視線死角,往往是另一個造成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為了改善這個情形,小從專注視線盲點的影像裝置,大到車輛的環景影像系統,成為了車輛駕駛輔助的重要利器。

 

隨著攝影設備的進步,體積小、廣角、解析度高、泛用性強的攝影鏡頭開始廣泛架設在車輛之上,現今已有許多市售車款配備倒車影像輔助、車側盲點影像等系統。而將各種角度的影像進行融合,組合出360度環景影像,能夠帶給駕駛人更為整體的資訊,完整避免視線死角的問題。

 

環景影像是基於架設於車輛上的多影像擷取系統,獲得在不同角度的多張影像。這些影像要能夠拼貼成全景影像,需要兩兩之間具備重疊的部份,以車用環場影像而論,一般影像重疊的部份應在四分之一左右,藉此保持影像貼合時的品質。而相鄰的影像對於重疊的部份需進行相似度的計算,由影像重疊部份計算出平方差和(summed square difference),找出兩張影像欲對齊所需的位移量。這個過程中,為了加速影像處理的進行,普遍利用了高斯金字塔(Gaussian pyramid)來進行影像定位與縫合的處理。高斯金字塔是將影像分為數個階層的解析度,一般來說,上層影像都會是下面一層影像的四分之一大小,由金字塔的最上層來決定影像的位移量,若上層發生錯誤,也同樣會影響每一層的比對結果。接著影像定位之後,縫合的過程中為了使畫面看起來自然一致,影像調和(Image Blending)會將相鄰影像進行加權化平均(weighted averaging),消除影像因為曝光明暗不同所造成的不連續現象。最終,依照車邊的環境結構,將影像反投影到預先設定的幾何座標上,即可讓駕駛人獲得車輛的環景輔助影像。

 


 

資料來源:Fujitsu

7 富士通環景影像系統

 

20135月,富士通(Fujitsu)發表了第三代車用繪圖元件MB86R24,其中便提供了車輛全景環視系統,讓駕駛在3D環境中,可以從任何角度查看周圍環境,並整合物體偵測功能,即時的對駕駛者提供警示提醒。在國內,工研院(ITRI)的側方盲點影像與雷達偵測系統,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的影像式障礙物偵測系統、盲點警示系統,也提供了國內車廠提昇安全配備的發展與協助,進一步保障了國人在行車上的安全。

 

科技結合人性 期待一個更安全的行車未來

隨著各式硬體成本降低,影像、雷達等感測器資訊的技術越來越發達,近年來產學界提出了為數眾多的行車安全系統,不停的提昇感測器的種類用途以及數量,希望能夠帶給使用者,或是駕駛人更多的輔助資訊。駕駛者的狀態監控能夠提醒駕駛者對於專注力的掌握,人機介面的進化讓駕駛人能夠更快速簡易的操作車機服務,車身感測影像則避免了因視線死角而引發的事故。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輔助資訊出現在車輛上,然而,未來也將不可避免的,需要探討如何處理這些資訊的優先順序,在人類的專注力反應力有其極限的情況下,是否需要將更多的行車控制交由科技來做處理,哪些行車控制能夠交由行車電腦來做判斷,判斷是否能夠到達完全的精確?相信在科技不斷地進步,駕駛人獲得更多科技輔助的未來,科技與人性將取得平衡,而行車安全也將永遠是技術發展不變的初衷。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