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疾病與亞健康問題嚴重,有沒有科技能讓我們隨身就能保健,遠離病痛呢?以下的報導或許能為這個問題找到解決之道。
現代人壓力大,如何避免「過勞」已經成為你我健康照護上的重要課題。通常人會在自覺不舒服時才會尋求正確保健的方法,而且若是不舒服的症狀並不是難以忍受,也沒有出現病症,就不會上醫院看病。事實上,許多的身體不舒服現象例如疲勞、睡不好、無力、情緒低落、過敏等等若沒有適時調理,就會逐漸形成器質性病變,不可等閒視之。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一種處於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力完美的狀態。現代人承受激烈的社會競爭、過大壓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所致,約有10%的人是健康人群,另外15%是非健康人群,其餘75%的人屬於亞健康人群。鑒於亞健康族群如此龐大,因此,許多保健方法,從身心靈三方面都有行業專家提出保健之道,養生保健已經成為全民運動。
你是亞健康一族嗎?
根據三優生知識長蔡憶雲中醫博士說明指出,亞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之間的一種灰色狀態,有人稱為第三狀態。亞健康狀態往往是許多疾病的前兆。亞健康呈現動態發展,既可能發展為第二狀態——生病,也可以通過自然療法、心理療法、體育療法及藥物療法等恢復到第一狀態——健康。蔡憶雲博士表示,人體是陰陽運動、協調平衡的統一體,人體的健康是人與自然、社會協調以及自身陰陽動態平衡的結果。人體陰陽氣血平衡,臟腑功能協調,氣血充盛調暢是健康的根本保障。病因病機歸結為飲食、起居、情志、勞逸失常所致人體臟腑、經絡生理活動紊亂,氣血陰陽平衡關係受到破壞,導致“陰陽失調”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症狀。中醫 “謹微防病”“消患於未兆”的說法正是所謂未病先防的預防醫學理論。
蔡博士指出,中醫哲學的至高健康境界是「天人合一」,人的生命基礎是建立於規律而持續的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如果元氣不足會引起人體的病理變化,這在中醫定義為氣虛。氣,就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從病發原因、症狀和脈象來探討,氣虛和現代醫學所謂的亞健康概念極為相似。
藉由中醫能量治療觀念處理亞健康狀態,使其回歸真健康原點的研究早已行之有年。崔玖博士以生物能量檢測儀探知人體健康指數,配合花精的能量治療引起醫學界諸多關注與肯定,被譽為是能量醫學的先鋒導師。古埃及的時代就有所研究而發展出「人電學」的能量治療法,在中國則是素有盛名的氣法療功。她說,一切生命皆具有能量,能量醫學是一個以宇宙能量(波動頻率)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宇宙能量帶有電荷和磁場,是現代物理能量學(量子醫學)的研究範疇。
生物能量醫學
現代科學已經確知,宇宙間的任何生物體上都有「電」的存在,人體當然也不例外。基於此,「生物能訊息醫學」、「生物能醫學」、 「能量醫學」、「氣醫學」等醫學理論的研究在近代相當蓬勃。「生物電」非常的微量,而且分佈於全身的每個細胞膜的內外。它的動向由現代科技儀器已能明確地測出來,例如: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等,都是記錄人體電變化的儀器。核磁共振攝影掃描儀,實際上也是應用人體內電磁分佈的原理發展而成。
蔡博士指出,人的體表上有經絡穴位的分佈,而中西方和日本的科學家們,都證實了這些穴位的測量點及所在路線,也就是中醫所指的經絡電分佈於細胞膜的內外和細胞與細胞之間,因此人體有了傷病現象,敏感的細胞就會有所變化。每條經絡都有特殊的電性,用電子儀器從穴位上測試經絡,所測出來的電訊,在中醫稱之為「氣」,又稱之為「生物能」。人體及細胞所帶的生物電並非一成不變。當細胞遭到損傷時,細胞上所帶的電就會發生變化。細胞受損正是人體出現傷病的顯示。
細胞變化的過程分為體液期與細胞期。
l 體液期:細胞發生變化的最初階段,細胞周圍的物理環境先會改變,例如體液出現會出現增加會減少現象;但此時尚未影響細胞的化學組成和構造,變化只在細胞四周的體液中進行
l 細胞期:病變進入「細胞期」,細胞體本身開始出現變性或損壞,目前現代醫學利用穿刺及切片等,所能做的早期篩檢和診斷只限於這個時期。
但是,生物能穴檢儀(量子儀)卻能探測到最早的體液期人體電的變化,因此能在人體出現病變以前,早期發出預警。
疾病的產生與壓力對健康的影響
人體的「疾病、老化、死亡」是以下兩種原因造成: A.毒素不斷累積﹔B.受損細胞修補不完整。蔡博士說明,年輕人新陳代謝較快,毒素累積不易。年紀大後,新陳代謝緩慢,毒素容易累積,也因負電少,使細胞修護不完整,容易產生疾病、老化、死亡。
中醫所言的氣結(氣滯)對健康的影響有:
l 臟腑、經絡之氣阻滯不暢,則 “氣滯血瘀,百病叢生” 。
l 飲食邪氣,或七情鬱結,或體弱氣虛不運所致。
隨所滯之處而出現不同症狀:
1.氣滯於脾則胃納減少,脹滿疼痛
2.氣滯於肝則肝氣橫逆,脅痛易怒
3.氣滯於肺則肺氣不清,痰多喘咳
4.氣滯於經絡則該經循行路線相關部位疼痛或運動障礙,或相應的症狀。
5.氣滯過甚可致血瘀。
【易脈衝】技術的發明
三優生公司專利研發的易脈衝技術,乃是利用不同頻波的波形和波長,來調整及引導體內電荷的分佈,藉著6組不同的超低頻,運用針灸的金針(凝聚作用)與銀針(發散作用),給予「補」或「瀉」的調整。據發明人林昭亮董事長表示,凡是擁有熱的物質,如人體體溫,也會釋放出紅外線,其絕大部分是波長8-14微米的遠紅外線,所以會產生頻率的共振作用。兩個不一樣波長的水波,相遇時就會互相抵消。相同的波長相遇時,就會變成較大的波,這就是共振的作用。人體是由無數原子構成,這些原子作用可使原子更加活躍,促進循環。
人體內約有60兆以上的細胞,而每個細胞均帶正、負離子,任何一個訊息波都需要靠微電作傅遞。人體本身就是個帶電體,而細胞中的粒腺體會自然生成微量的電流(約為0.06毫安培)。而身體它就像一個隱形的電路,就是能量的集中點,產生的相同頻率與人體的波長產生共振,進而疏通身體,經由振動頻率刺激,讓體內生物能更加旺盛。
易脈衝技術的應用潛力
經過七年的產學合作,林昭亮董事長憑一己之力結合26位來自電腦、中西醫與材料學界的博士群終於完成技術的開發,並生產出平台機型,近兩年在中醫界、美容、美髮、養生館等市場領域逐漸拓展收成。除此之外,一般家庭、傳統保健器材界、汽車與職業運動圈也是應用市場目標。林董事長希望有朝一日【易脈衝】就像ARM核心一樣,透過策略聯盟,讓此技術植入到不同形式大小的產品上,實現人人均可「隨身保健」(Healthcare on Demand)的理想。
Copyright © 2002-2023 COMPOTECH ASIA. 陸克文化 版權所有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