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全球邊緣物聯網支出指南 2024》指出,2025 年邊緣 AI 晶片市場規模將達 290 億美元,CAGR 39.7%。邊緣計算在工業自動化、智慧醫療、車聯網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推動了對高性能、低功耗邊緣 AI 晶片的需求。ABI Research 預測,到 2028 年,消費類、商用和工業用物聯網設備安裝基數將超過 800 億台,融合了高性能無線連接解決方案與各類微控制器的產品將成為推動下一波無線物聯網創新浪潮的基礎。邊緣物聯網技術正成為支撐全球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
國際半導體大廠通過硬體 - 軟體 - 生態協同構建競爭壁壘。新興廠商通過創新技術搶佔市場。比如Mythic 憑藉存算一體晶片在邊緣 AI 領域嶄露頭角,其晶片將為無人機、AR 眼鏡等設備提供高效算力。阿裡巴巴的平頭哥作為 RISC-V 架構的積極開發者,與 Arduino 合作推出 Nano Matter 開發板,推動 RISC-V 在智慧家居和物聯網領域的應用。
在生態共建方面,蘋果、穀歌、亞馬遜等巨頭聯合推進 Matter 2.0 標準,2025 年 Matter 協議覆蓋 70% 的消費設備,實現了不同品牌設備的交交互操作。微軟 Azure IoT Edge 支援 150 + 協定轉換,構建了跨平臺的邊緣計算生態,推動了邊緣設備與雲端的協同工作。
ARM 高級副總裁 Paul Williamson 說:“邊緣 AI 的未來屬於低功耗、高安全、全場景的架構。”
當每台設備都具備 “感知 - 決策 - 執行” 的智慧閉環。當資料在邊緣節點實現 “本地處理為主、雲端協同為輔”,我們正迎來一個 “去中心化” 的智慧時代 —— 在邊緣端智慧化的廣泛使用,標誌著物聯網已經邁向新的進化階段。
本期內容:
邊緣物聯網智慧已開
邊緣物聯網技術進化趨勢:從晶片架構到生態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