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車用半導體市場(二)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6-04-06 00:00
前言:
車用半導體廠商特性
面對快速成長的車用半導體,國際大廠無不用盡心力搶奪一杯羹。依據Gartner Dataquest的統計資料,以營收列出全球前二十大半導體廠商,其中只有從摩托羅拉(Motorola)獨立出來的Freescale,在2004年佔全球市場超過一成,達11%,大部分廠商的市佔率都低於5%。輔以產業經濟學中計算產業集中度的赫佛因德指數(Herfindahl index,HHI),加總主要廠商銷售市佔率的平方,無論是以前二十大廠商或是以前五大計算,所得出來的HHI指數都相當低,顯示出市場集中度相當低。
不同於一般消費性電子產業,市場集中度低意謂著廠商之間競爭激烈,車用半導體之所以會有低市場集中度,主要是因為其屬於利基型產業,且各廠商都各自擁有獨特的研發能力與產品,以及因地緣關係而發展出穩定的客戶關係等因素。
(一) IT半導體大廠盤旋在門外
相較於3C產業的龐大市場規模,甚至從此而延伸出來的數位家庭的應用,一直以來都是半導體廠商專注的領域。而且由於車用電子半導體技術門檻在於數位與類比科技整合的技術,加上車用電子要求10至15年的壽命、溫度介於-40℃至 125℃、最高抗震與晃動度與百萬分之一(1PPM)的零件故障率,因此以傳統數位技術見長的IT半導體廠商,如Intel、Samsung、Micro與AMD等,鮮少涉足車用電子領域。
(二) 需與車廠緊密配合
迵異於汽車產業的中衛體系,汽車製造商只與第一階廠商(Tier 1 Suppliers)接觸,較少深入到第二階廠商(Tier 2 Suppliers),但是因為半導體元件,尤其是微控制器/微處理器和感測器,牽涉到車用電子系統的開發,歐、美、日各大主要車廠會要求半導體廠商就近支援。而且,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下,半導體廠商需告知車廠和系統廠商關於其未來的製程能力和產品規劃,以便車廠能夠更順利設計下一代車款。Freescale早在Motorola時代就與GM集團建立長久的策略關係;Infineon在2004年中,將執行長的職位指派給曾經從事過汽車業的主管,並在其底特律辦公室增聘45名員工就近支援當地汽車半導體業務;Robert Bosch自Mercedes-Benz創建時便開始合作,是一從傳統的汽車零組件製造商跨足車用電子領域的典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