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電視晶片鏈簡介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7-09-11 00:00
前言:
數位化的應用正滲透到各個領域,並且隨著數位化的普及,該領域大都會引發一場自上而下(從上游晶片供應商到系統供應商再到終端消費產品製造)的牽動整個產業鏈的大變革。本期所要討論的話題─數位電視,各國政府都相應制定了符合自己國情的數位化進程,中國也不例外。有資料統計,在中國,預計數位電視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美元。中國彩電產業在CRT時代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那麼在數位化浪潮當中他們又將有何動作?其他廠商在這一輪新舊產品更替的時機裏面是否能發展壯大,立足於巨頭林立的國際科技企業之中?
數位電視是數位化處理技術的綜合應用,其所代表性的器件就是各種各樣的晶片,這些晶片將負責實現數位電視全部的功能。每台數位電視裏面大概會有5~8顆的晶片,按照功能來說可以分為數位信號調諧晶片、數位信號解調晶片、解碼晶片、後端圖像處理晶片以及記憶體晶片等等,這些晶片可以全部位於數位電視機裏(數位電視一體機),也可以分別位於數位電視機頂盒和電視機中。本篇文章將以IC晶片為限分門別類帶您一覽數位電視各環節的狀況。
調諧器晶片
調諧器並非一顆IC,通常情況下是一個鐵盒封裝的模組,俗稱高頻頭。2004年底業界開發出了矽調諧器,渴望取代鐵盒封裝。電視調諧器是電視接收終端中的重要裝置。數位電視的調諧器,先將類比電視信號改變為數位信號,進行壓縮、傳輸、接收、處理、儲存、記錄和控制,然後接收終端首先要經數位電視調諧器進行高頻放大、比較處理、通道解碼和解調,才能經數位電視接收機的後端電路進行信號源解碼等處理後還原出原始圖像和聲音,若其中這一過程發生畸變就會造成誤碼,若超出調諧器可調控的範圍,就無法接收到圖像和伴音。
世界上主要的數位電視標準包括以美國為代表的ATSC、以歐洲為代表的DVB-T、日本的ISDB-T、去年8月公佈的中國地面數位電視傳播標準DMB-TH和有線網路數位電視DVB-C以及衛星數位電視DVB-S。目前就市場分佈來看,調諧器IC領域則分佈比較分散,有些廠商如NXP所支援標準比較多。Microtune、Freescale、科勝訊集中在DVB-T陣營;NxtWave(已經被ATI收購)和Zenith(被LG收購)則集中在ATSC標準領域;ST、Broadcom則分別集中於機頂盒以及衛星電視領域(至於在行動電視規格方面請讀者參閱特輯中"行動電視技術趨勢"一文)。
解調器晶片
可以說,這個環節相對來說是技術門檻最高的環節。該領域主要的廠商包括Intel(收購Zarlink)、DiBcom、Frontier Silicon、NXP、Siano(行動數位電視)及Samsung。而在中國從日前舉辦的BIRTV 2007上凌訊科技和上海高清都宣佈推出了晶片,並且展出了各自的數位電視解決方案。
解碼晶片
數位電視的MPEG解碼主要是MPEG-2、MPEG-4、H.264以及中國自己的AVS標準解碼。ST在這方面最成功,已經推出65nm的MPEG-2解碼樣品。和ST在數位電視MPEG-2領域苦苦競爭的廠家不多,有日本的富士通、臺灣的聯發科技、凌陽和美國的卓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本土的晶片廠商。可以說,伴隨著AVS標準的成長,中國本土的一些晶片設計廠商也在發展壯大。海爾的愛國者系列解碼晶片、展訊SV6111、北京芯晟科技的CSA1100、上海龍晶微電子的DS1000……。
圖像處理晶片
圖像處理,除去隔行掃描技術和色彩處理技術門檻比較高外,其餘的諸如縮放、屏顯、音頻處理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所以幾乎所有的日本廠家都自己完成這類晶片的開發,不假手於人。提供此類晶片的廠家主要有Genesis、Pixelworks、Trident、ST、Micronas、東芝、飛利浦、ATI和晨星。
結語
數位電視不僅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細節、更清晰的節目內容,而且交互性和個性化家庭資訊媒體平臺將是其最大不同於傳統類比電視的方面。而要實現這些美好的願望的最重要的器件便是其中的IC晶片。對於產業中的人士來說,晶片還代表著技術的密集以及利潤的密集。所以,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控這條舞動的數位電視產業鏈之龍首。
回到中國本土的數位電視產業,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是需要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通力協作的。縱觀數位電視這個產業鏈,值得一提的是在數位電視領域湧現出了一批本土的晶片公司,他們有同洲電子、奇碼科技、復旦微納、淩訊科技、海思半導體、北京海爾等。國內從事DVB-S前端系統級晶片開發的企業有杭州國芯、上海芯華微電子等公司,從事DVB-C前端晶片開發除上述2個單位外尚有北京九方中實、深圳國微等公司。從事後端信號源解碼晶片開發的有中電華大、海爾集成、杭州國芯、九方中實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