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中的中國導航電子地圖產業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7-06-06 00:00
前言:
在導航產業鏈上,從底層的導航電子地圖到應用軟體、零組件再到終端導航系統,電子地圖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但卻是阻礙中國導航產業發展的瓶頸。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中國政府對電子地圖資源進行嚴格控管。即便在2001年中國政府決定開放導航電子地圖市場,但仍然對廠商實行嚴格的管控制度,使得到現在為止只有九家企業取得國家甲級測繪資質的身分。
從20世紀80年代末衛星導航技術引入中國,如今不只在大地測量、海洋運輸、車輛定位監控等專業領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其便利性也使得導航系統悄然進入一般百姓的生活中。近幾年來,國家和政府對導航產業十分支持,不但加入歐洲伽利略系統的建設,還試著建立起屬於中國人的北斗系統。然而,作為導航系統的靈魂,導航電子地圖的品質一直被人所詬病,是中國導航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所謂導航電子地圖,就是利用成熟的網路技術、通訊技術、GIS(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實現一種全新的地圖使用方式。導航電子地圖改變人們在紀錄、表達和傳遞位置的方式,藉由地圖資料庫的龐大資訊,透過自然的互動介面,讓人們的生活簡單化,縮短尋找特定位置的時間。
與普通的旅遊地圖相比,導航電子地圖主要是由兩大特性構成:一是屬性標明,可以標示地面上的每一個體的性質與行進路線;另一個就是包含地面物體座標的精確空間描述資訊。當駕駛者能夠藉由此項精確的經緯度數據到達目的地,也一定能將洲際導彈引導到這一位置的上空。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又要不會影響到用戶使用的效果,政府實施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政策。目前,在中國導航產業鏈裡,導航電子地圖是唯一由中國企業完全主導。
一. 中國政府對導航電子地圖的控管
隨著導航電子地圖應用面的拓展,與老百姓的生活也關係密切,市場的變化迫使國家測繪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積極地思考如何推廣測繪產品的市場化問題。實際上,相關部門一直有計劃性地推動電子地圖的產業化,包括實施《保密法》、地圖出版的相關管理條例和電子地圖製作資質標準等等。
另外,中國政府不允許外資以任何形式進入中國導航測繪市場,包括以知識產權或投資的方式持有具有導航電子地圖資質的中資企業股權。如果外資公司需要導航電子地圖,可以以購買的方式取得產品,但不能直接將地圖數據產品出口至國外,不論是加工或是銷售的方式。當具有甲級資質的導航電子地圖測繪企業完成另一次地圖更新,還需送往國家測繪局的地圖管理司進行國界標準審核,然後再由相關省份的省測繪局審核對應的導航電子地圖,全部通過後才能正式銷售。
在中國,只有具備國家甲級測繪資質的企業才能合法製作全國電子地圖,但這樣的企業數量並不少。2001年中國決定開放導航電子地圖市場,從2002年開始,國家測繪局共審批了北京四維圖新、隸屬於北京瑞圖萬方的北京長地友好、高德軟件、北京靈圖、深圳凱利德、武漢武大吉奧、北京易圖通、北京城際高科、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等九家。其中,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提供最基礎的導航電子地圖地理資訊數據庫;武漢武大吉奧不生產導航電子地圖;凱立德、靈圖主要以導航軟體和系統解決方案為主,2006年開始導航電子地圖生產;北京城際高科拿到甲級資質不過數月;使得真正從事中國地圖資訊及數據採集生產的僅有四維圖新,高德,長地友好和易圖通。
二. 中國車載導航電子地圖廠商
雖說手持式導航系統和車載導航系統都可使用同一張地圖,但由於需配合車用電腦的應用程式,地圖涵蓋範圍需夠廣以符合汽車的高移動特性,還有企業本身也需提供長期地圖更新的技術支援和服務等因素,導致目前只有北京四維圖新和高德軟件打入汽車產業。
(一) 中國導航電子地圖的巨頭-北京四維圖新
作為中國第一家獲得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資質的公司,四維圖新的歷史可追溯到1997年成立的"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導航事業部"。透過與日本豐田集團、電裝和豐田通商的合作,1998年完成了中國第一次車載導航的道路測試。2002年四維圖新正式成立,並在2003年裝配於豐田的威馳轎車。
受惠於與豐田汽車的合作,四維圖新按照豐田的作業標準流程製作了一套嚴謹的開發流程,從地理資訊數據的採集、整理到最後的製作,每一步驟都有嚴格的品質控管。因此,四維圖新才得以成為符合車廠要求的「維二」導航電子地圖製造商。目前,使用四維圖新地圖的車型有20餘款,佔據一半的車前市場。
(二) 後起之秀的高德軟件
高德軟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國大通實業有限公司衛星導航事業部,擁有超過17年的地理資訊系統與GPS應用的開發經驗。2001年,高德軟件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目前已開發了導航地理資訊資料庫的採集系統、編制系統、質量控制系統和編譯系統,形成了完整的導航地理資訊資料庫構建方案。
高德軟件是少數幾間中國導航電子地圖製作廠商並沒有直接獲得國外技術資源的公司,憑藉著自主研發的導航電子地圖的生產工藝和開發平台,2004年起,開始與奧迪、上海通用等簽訂導航電子地圖的供貨合約,是唯一能和四維圖新公司分享汽車前裝市場的導航電子地圖廠商。如今,已被奧迪、寶馬、奔馳、凱迪拉克、本田、別克、大眾、豐田、雪佛蘭、日產等全球汽車品牌,超過一百個車型採用,2006年在中國車載前裝市場的佔有率已超過50%。
三、中國電子地圖產業面臨的問題
對於一個新興行業,似乎一切都按照預測的在進行,前景看起來都很亮麗。不過對於導航電子地圖產業來說卻仍有很多問題待解決。
(一) 欠缺統一的標準
目前中國真正可以合法製作全國電子地圖的廠商有九家,不過由於企業之間各自為政,因此存在九張不一樣且格式不能相互轉換的全國地圖。同時,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中國政府對所控制的電子地圖資源也刻意採用不兼容的專有格式,加密、解密程序相當複雜,客觀上加重了電子地圖標準的混亂程度。撲朔迷離的行業標準,無法讓企業間共享各自成果,產生嚴重的重複投資,所損耗的資源無可估計。企業資源有限,各家電子地圖廠商都難以提供精準的全國地圖,導致GPS產品只在大城市受到追捧,在二、三級城市不太能夠贏得消費者信賴。即便在東部地區,包括京津唐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也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數據庫。因此。導航電子地圖可說是中國車載導航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國家發改委、國家測繪局等有關部門早已意識到電子地圖標準欠缺所帶來的危害,也致力推動相應的電子地圖標準。但,因各家廠商都希望借助標準的力量來獲得龐大的市場,在還沒有擺平各方利益之前,短期內可能還會存在著標準欠缺的局面。
(二)合法和非法的鬥爭
由於地圖數據初期投資巨大,維護成本也相當高,但因數據容易被盜取複製,使得投資者的利益無法獲得保障。具備甲級資質的地圖製作廠商有九家,但市場上卻有高達二十家的企業在做導航電子地圖。非法的產品充斥市場,價格混亂不說,劣質的產品讓使用者不能體認到電子地圖本身的價值。使用精確度不高的導航電子地圖,車主易發生繞路、走錯路的窘境,不僅沒帶來便利,反而增加駕車的危險性。同時,和正版地圖相比,盜版電子地圖在數據更新和售後服務上存在著嚴重問題,根本無法應對高速變化的城市道路,影響到消費者的權益。對整個電子導航產業鏈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傷害。
除了正版與盜版之間所存在的差價暴利之外,雜牌GPS終端系統商為了能夠在知名品牌的強勢攻擊下生存,也採用盜版的導航電子地圖,以期能降低產品價格。另外,就算是具備測繪資質證書的企業,為了省時省力,並沒有按照規定將更新後的圖資送交給政府機關審核,這往往會導致出現一些地圖邊界標錯或泄露國家地形機密等錯誤。
為了對品質問題進行嚴格管理,國務院和國家測繪局從2001年10月從兩方面加強管理:一是透過產業政策制定來規範;二是在基礎地圖數據提供方面為正規企業提供優惠方案,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取得基礎測繪數據。
(三)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弱勢
導航電子地圖製作是一個資金密集、勞工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尤其是在中國,地域廣闊、地理資訊複雜,而且還處於大規模的交通網路建設期,每年地圖內容的更新量甚至要超過百分之三十,使得維護成本業相對提高。一般來說,投資金額多以億人民幣為基本計算單位。以四維圖新為例,每年在地圖更新上就達上億元。400多測繪技術人員每天開著專用車在全國各地進行實地測繪,路徑已經深入到國家8級公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年也只更新兩次,其他城市一年更是只有一次。
相較於發達國家,導航電子地圖可以自由購買,而且地圖內容變化不大,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門檻高,資金需求大讓很多中國的電子地圖製作廠商面臨著財務壓力。2006年瑞圖萬方收購了上海暢想;北京靈圖獲得三千萬美金的注入。
同時,在中國導航產業鏈上,關鍵零組件到終端設備,很多環節都是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上,中國並沒有太大的主導權。因此,除了須持續灌溉資金才能進一步茁壯的導航電子地圖商之外,中國廠商還需努力在硬體技術上的突破,進而降低價格以刺激市場。
(四)仍在摸索的加值服務
在已發達國家,導航電子地圖已不是豪華奢侈的配件,而是一個基本要素。搭配著先進的地形探測技術,得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像是基本的即時路況回饋。然而,中國的導航電子地圖還停留在更新、POI收集的階段,就算是即時路況也是依賴出租車司機的回報,在一些易堵車的城市,如北京,導航系統有時就形同虛設,間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從長期發展來看,加值服務才是導航產業的最主要應用。車載多媒體資通訊設備已發展成為提供各式各樣服務的平台,從簡單的最佳路徑規劃、到需要第三者配合的即時廣告播送、到與其他車用電子系統連結的遠端診斷服務等等,更多家廠商的加入,自然而然也會增加許多市場推動力。所以,若導航產業要快速擴張,除了以硬體設備來做為銷售賣點之外,服務也是一訴求。
四、結論
(一) 導航電子地圖將朝向集中化
全球的導航電子地圖已發展二十多年,如今呈現出壟斷的市場局面。歐美導航電子地圖由三家公司,分別是Navteq、Mapmaster和TeleAtlas,佔有90%的市場;日本則是從剛全盛時期的十三家演變成由兩家廠商壟斷,其中Zenrin佔有65%以上的市場,IPC則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借鏡於全球發展的經驗,可以預見中國的導航電子地圖市場也很有可能由少數幾家來瓜分。形成這一壟斷的局面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因為地圖資料庫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和大量資金的投入,導致先發展的廠商具備此明顯優勢;二是因為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廠商可以有較大的基數來攤提如資料庫的維護成本,得以用價格優勢繼續獲得更大的市場;三是因為導航系統主要的客戶是汽車製造商,而汽車產業的設計和生產週期都較長,輕易更換地圖供應商會造成後續維護的困擾。所以,基於導航電子地圖是一個具有獨佔性的產業,中國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廠商也應該只有三、四家。現階段中國之能夠還有這麼多廠商在競逐,主要是因為目前還沒有廠商能夠拿出絕對全面和權威的產品。
(二)中國導航產業的前景
儘管中國導航市場面臨些許問題,如導航電子地圖品質還有待加強、導航系統的價格還偏高、用戶習慣尚未建立等因素,但從中國現有的汽車保有量和汽車銷售量的高速成長,為導航產業的爆發奠定基礎,尤其是現在的滲透率並不高,2006年才賣出50萬台的PND,與中國720萬輛的汽車年產量,或是約四千萬輛的汽車保有量相比,才佔了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相繼舉行,為了向世人展現中國科技的實力,也在GPS上著墨不少。像是在北京的每輛計程車都已加裝GPS,以作到車隊監控的效果;甚至,北京也已開始可以查詢即時路況。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跡象可以看出中國的導航市場將會井噴式的成長。有許多車廠正在將導航系統列為標準配配或選擇配備;手持式導航系統在媒體的廣告曝光率已愈來愈多;價格滑落速度增快,現已可購買二千元人民幣以下的手持式導航系統;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政策支持等等。根據計世資訊的數據,中國導航市場將從2006年21.5億人民幣,成長到2009年的95億人民幣。不過,大部份將來自於後裝市場,前裝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蘊釀。毫無疑問的,中國將迅速發展成為繼日本、歐盟和北美之後的另一個令人期待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