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社會來臨,從事社會福利、保障及社會安全人力將逐漸不足。有鑒於此,國內在2005年確立開展機器人產業,作爲國家未來重要的社會生活的科技支柱。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智慧機器人技術組與機器人控制技術部經理游鴻修表示,全球機器人總類有工業用及服務型其中工業用又分爲製造用與非製造用,服務型區分爲公共服務及個人/家庭用爲主。工業用隨著產業自動化已經有一段發展歷程,在服務型機器人則是近10年來發展最爲快速,國內在機器人發展上已經邁入第二階段。
由於服務型機器人,直接應用到人類社會生活中所以在要求與規範上格外嚴苛,並遵守阿西莫夫鐵則: 1.安全性上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是坐視讓人類受到傷害、2.控制系統上在不違背第一條定律情況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所給予的任何命令、3.可靠性上,在不違背第一與第二的定律情況下,機器人必須盡力保護自己。
面對下一世代最熱門是機器人,沒有共同硬體平臺,沒有共同軟體平臺,應用上也充滿無限想像空間,各國及無數團隊競相發展相關技術,並也互相借鑒設計理念及技術發展。目前以美國及日本走在世界的前列。1984年,umination公司研發了第一部醫療用途機器人,1988年美國醫院開始運用Helpmate這款機器人。而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發表8款65種智慧型機器人原型機。
圖1 : 2005年推出的PR-7為代表性遠端照護機器人
游鴻修進一步表示,人口少老人照顧,各種社會情境與醫院都需要機器人,機器人在參與遠距照護的發展將是重要的一環。而未來式的發展,台大醫院計劃利用機器人在遠距照顧的醫療器械運用上,這將是不僅在資通訊(ICT)技術層面上,而是重在機器人 (RT)技術,這將是強調醫療用途的環境與動態,被動到主動。目前全球機器人在醫療用機器人占了9%。游鴻修說1990美國研發完成機器人醫生的原型機,1992年機器人醫生完成世界首例人體手術。其中2005年的健康照護機器人PR-7的遠端照護機器人爲代表(圖1),另外日本在2001年進行了robot challenge 計劃,2004年日本福岡發表世界機器人宣言,機器人正式走向服務型機器人時代。
日本照護機器人超卡哇依
游鴻修說,現在日本發展了看護機器人Ri-Man(圖2)有5個觸覺感測器,包含了觸覺、聽覺感測器。而日本keepon(圖3)機器人在改善自閉症小孩子與人溝通互動問題, 而keepon的眼睛內裝有錄影的功能也能將病友的實際情況攝影下來讓醫生進行分析病況。而paro(圖4-5)是針對老人有100個的感應器,對聲音、光線、語言都能產生眨眼、擡頭、伸腿適當的反應,能撫慰老人心裏,對一些失智症老人產生症狀好轉的發展,目前有1000個paro機器人進入安養機構,另外全球有20多個國家醫療機構也將引進這一機器人。
圖2: 日本發展了看護機器人Ri-Man
圖4:paro能帶給失智老人跟住院兒童輔慰效果
據瞭解,遠端醫療機器人ET7設計上採取單純互動與移動方式省去不必要的運算處理,以Remote Presence控制系統,多對多系統架構,提供不受時間限制的醫療服務。
長庚複建科學研究所教授黃美涓醫師表示,日常生活輔助方式與輔具應用在盡可能提供病友較佳的生活品質。科學技術已經全方爲進入來服務病友,未來相關設計會推陳出新加快運用到醫療照護中。
國內輔具機器人的發展
游鴻修指出,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與醫療機構互動在輔具上機器人是與2006年陽明大學合作發展複建機器人計劃,已經在中興醫院進行臨床驗證,目前已服務病友數達到150人次主要開發下肢複建機器人,自動喂食機器人。另外就是2008年與台大醫院進行的出院病人遠距醫療照護系統的開發,主要是運用機器人的聲控技術的能力側重在語音互動。將病友在醫院各項身體量測上各項資料有效追蹤,並傳遞給醫護人員。
據瞭解,這一系統將在台大醫院發展的遠距照護體系中扮演病友與醫護團隊如個案管理師等,之間的第一道橋梁。因台大醫院系統是24小時服務,爲了避免錯誤發生產生醫療糾紛,在末端減少人爲因素,再者減少不必要成本支出,是台大醫院的管理者主要思考點,也是積極運用機器人技術的應由。
游鴻修進一步指出,健康照護機器人發展及期待在移動能力,環境感知的能力上。並加速整合到家用機器人上,機器人技術完好的應用到健康照護上,讓醫療體系更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