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 Bridge SLIM架構開創多媒體手機設計新趨勢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7-08-10 00:00
前言:
有人可能會認為若採用高速USB,頻寬就自動會增加,如此就可有效地解決大容量儲存裝置與電腦之間傳輸速率緩慢的問題。然而問題並不像看起來這麼容易。因為系統架構決定了軟硬體的負擔以及限制,所以實際的資料有效傳輸率與系統架構在USB連結中是息息相關。

今天在市場熱銷的手機不能只靠外觀、電池壽命和可靠度;其適應新使用模式的能力,以及能否符合業界效能標準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機與PDA、PMP、數位相機等其他消費性電子裝置整合速度非常快速。Sony Ericsson Walkman W950i與Nokia N系列等新手機就是很好的例子。為了要讓新手機在市場上獲得銷售佳績,系統工程師正試圖在手機系統架構中加入愈來愈多的功能。然而,這些多方「整合」的手機最大的敗筆,往往是無法提供良好的使用者經驗。

高度整合反倒是手機失敗的敗筆?
高度整合化手機失敗的因素可能有許多,但最可能的原因多半是不好用,使得一些手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如預期。對於某些特定的產品而言,使用性不單是指操作要簡易,同時也要看其中各項功能的效能表現,尤其是與市面上其他功能相近的產品比較時。整合後的功能品質常常會被忽略。當今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內建低品質數位相機的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系統設計人員必須更深入思考各項功能,不要只想著系統規格,而是要花更多心思在每項整合性功能所能帶來的良好消費者使用經驗。

在消費性電子市場上,支援影音播放與數位相機的多媒體手機,已經很快的從所謂的高階產品變成中階產品,有些甚至已經算是低階的手機產品。多媒體手機在快閃記憶體的價格持續迅速滑落的同時,會逐漸演變成支援更大容量的儲存裝置。具備大容量儲存功能的手機能容納更高速率的媒體內容,以及更大畫素的相機模組。在現今市場中,1GB的記憶體容量對於大量儲存密度而言,已經可視為一個「增量單位」,而多媒體手機也希望能支援1GB以上的儲存容量。這項趨勢可從最近定案的SD2.0規格中可看出,其中規範的SD卡最大容量為32GB。除了SD/MMC卡以外,其他常見的大容量儲存裝置則多半是內建的NAND或硬碟機。

對於多媒體手機最重要的就是支援快速外部連線能力,以傳輸音樂、影片與相片等大量的媒體內容。而最常見的連線方式就是利用USB與PC連結。儘管現今市面上多數的手機都只能支援USB1.1(每秒速率為12Mbps的全速USB模式),但對於更快的USB2.0連線(每秒速率為480Mbps的高速USB模式)的需求也快速增加中。表1所列為兩種規格的概要,以及一些傳輸時間的例子,其時間計算是以原始USB訊號速率計算(忽略軟體負擔)。在圖1中則是包含目前基頻處理器的一般手機架構。請注意它只有整合FSUSB(全速USB)的SIE,因此還需要外加一組全速USB的收發器。

手機建置高速USB的瓶頸
乍看之下,有人可能會認為若採用高速USB,頻寬就自動會增加,如此就可有效地解決大容量儲存裝置與電腦之間傳輸速率緩慢的問題。然而問題並不像看起來這麼容易。因為系統架構決定了軟硬體的負擔以及限制,所以實際的資料有效傳輸率與系統架構在USB連結中是息息相關。

由於基頻處理器只支援全速USB模式,因此需要外加一個高速USB控制器以支援高速USB模式。通常高速USB控制器會連至處理器的外部記憶體介面上,並與NAND及SDRAM等其他記憶裝置共用記憶體介面。在此架構中,圖2的紅色箭頭簡單代表了從電腦經由高速USB連至大容量儲存裝置的資料流。

從電腦來的資料首先經過高速USB管道,並且暫存在基頻處理器的SDRAM緩衝區內。接著處理器會把緩衝區中的資料讀出,並且寫到大量儲存裝置中-即圖中的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這一系列的中間傳輸過程不但讓系統無法完全發揮高速USB的功能,而且還可能因為軟體未經過仔細最佳化,而大幅降低整體系統效能。在某些設計中,過於簡陋的軟體架構設計會嚴重癱瘓整個系統效能。因此,採用此一架構往往無法達到高速USB原先設計上所能提供的最佳使用者經驗。

此外,若整合的功能越多,就無可避免地需要應用程式多工化。對此,手機架構所需要克服的一項挑戰就是要能夠在設計架構上具備相當的彈性,以容納新的使用模式。例如隨著3G+無線技術的演進,無線介面頻寬也呈指數型增加,讓使用者可以把3G+手機當成筆記型電腦的數據機,提供高速網際網路連線功能。這對終端用戶而言特別有用,讓他們隨時隨地能快速存取網際網路。

然而,這類的新使用模式唯有有效支援多工作業才有用。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拿手機當成隨身碟等大容量儲存裝置使用時,或正在下載媒體內容,它必須要維持原有接聽∕撥打電話及上網的功能,否則使用起來就會相當不方便。以圖3中的手機架構來說,當USB在傳送資料時,基頻處理器就會忙於移動資料,而沒有太多的餘力去有效地處理一些像是撥打電話等核心工作。因此,手機設計人員現在要面對改良既有手機架構的挑戰,以因應下一世代的使用模式需求。

像PC南北橋一樣的West Bridge概念
Cypress在2006年12月發表了革命性的West Bridge概念。就像PC世界中的南橋、北橋一樣,West Bridge系列產品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將嵌入式系統的主要處理器與外部周邊連結。而最早推出的第一款元件為West Bridge Antioch的大容量儲存周邊控制器,適用於手機市場。由於此款元件設計是針對行動型應用裝置,因此不僅尺寸小,耗電量也低。

West Bridge Antioch包含三個連接埠:一個處理器連接埠「P」、一個高速USB連接埠「U」、以及一個大容量儲存裝置連接埠「S」。「P」埠提供嵌入式處理器的連結功能,並支援硬體DMA的存取。在手機設計中,「P」埠一般會連接到基頻處理器的標準外部記憶體介面上。「U」埠提供USB2.0高速USB連結功能,而「S」埠則支援各種大容量儲存裝置。在Antioch中,「S」埠支援8位元/16位元NAND、SD/miniSD/microSD/T-Flash、MMC/MMC+、以及新的硬碟標準CE-ATA。Antioch亦能同時支援一個8位元NAND以及一個SD/MMC/CE-ATA裝置,或是單一個16位元NAND。

圖4中紅色箭頭所標示的是在這三個連接埠中可能的資料路徑,其中所採用的技術是West Bridge Antioch創新的Simultaneous Link to Independent Multi-Media(SLIMTM)架構。箭頭「1」,也就是「P」埠與「U」埠之間的路徑,是基頻處理器透過高速USB與外界連結的路徑。此資料路徑即可用於先前提過的無線數據機等新的使用模式。箭頭「2」,也就是「P」埠與「S」埠之間的路徑,則允許基頻處理器直接存取大容量儲存裝置,就像是大量儲存裝置直接連到處理器一樣。箭頭「3」,也就是「U」埠與「S」埠之間的路徑,讓PC與手機上的大容量儲存裝置之間得以上傳或下載資料。此資料路徑一般是用來傳輸媒體檔案,例如從PC下載MP3/WMA/Video到手機上,或是將手機上的照片傳到PC上。相對於圖3中的手機架構來看,此處的大容量儲存裝置連結到West Bridge Antioch,而不是基頻處理器。因為處理器不再位於PC與大容量儲存裝置之間的路徑上,因此基頻處理器可以完全不用介入資料傳輸作業。如此一來,基頻處理器就有更多的頻寬資源來處理更重要的工作。圖5所示即為此一新架構,其中要注意的是,PC與大容量儲存裝置之間的路徑跟圖2與圖3中的路徑是不一樣的。

最終,從PC到大容量儲存裝置的直接路徑的傳輸速率可有效的大幅提昇。Cypress也量測了市面上幾種不同行動裝置的USB有效傳輸速率。量測是在受到控制的環境下完成,結果如表2所示。這些裝置名稱則基於機密保護而不予以公開。

SLIMTM架構的優點
更重要的是,SLIMTM架構允許這三條路徑可同時啟用,也就是說採用West Bridge Antioch作為大容量儲存週邊控制器時,手機設計便可具備多工能力。一般而言處理器從設計到量產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這也表示處理器常常不能支援市面上最新的大容量儲存裝置,因為儲存標準的變化速度要比處理器設計週期快得多。當市面上多數的處理器無法支援某些業界最新的大容量儲存裝置時,West Bridge的裝置系列產品就能用來做為兩者之間的完美橋樑。例如Antioch相容於SD2.0的規範,支援最大容量可達32GB的SD卡以及專為消費性市場設計的CE-ATA規格小型硬碟。

有了West Bridge Antioch,手機設計工程師就不再需要受限於效能與彈性之間的取捨。新的SLIMTM架構提供的不只是大容量儲存裝置與PC間的直接路徑所帶來的最佳高速USB使用體驗,而且還提供了多工能力,可同時支援多種使用模式,並維持一致的有效傳輸率。簡言之,無論在今日或明日的多媒體手機設計中,West Bridge Antioch都是大容量儲存周邊最理想的連結解決方案。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