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終極遊戲主機一定要有的配備?以現今水準而言,Core 2處理器、十億位元組(1 gigabyte)以上的高效能RAM,以及液體冷卻系統等都是必要配備,這些你都有嗎?不過,若真要重擊遊戲裡的兇暴怪獸,你必須要在硬碟等級與部署架構上下一番工夫。
過去常被輕忽的硬碟,其實在系統整體效能上扮演重要角色,硬碟的良窳關係著系統是否能運作順暢、零失誤,因為硬碟儲存遊戲程式的原始資料,且系統也需從硬碟中讀取資料,一旦資料卡在硬碟中無法讀取,即使你有超強的處理效能,也無法在遊戲虛擬世界尚吉巴島(Zanzibar)上施展電腦系統的威力。
硬碟可依儲存容量和處理效能分成不同等級,這幾年來,硬碟技術的進步使這兩領域大有突破,只要深入了解箇中原理,就不難選到適用的理想硬碟。
儲存容量
近年來硬碟技術上最顯著的進步即為「儲存容量」。過去十年中,3.5英吋標準硬碟的儲存容量就提升三倍之多,遊戲系統也從中獲益;今年,日立大舉推出全球最大容量的硬碟-Hitachi Deskstar 7K1000,高達1兆位元組(1 terabyte,1 TB)的容量!1 TB硬碟預計將快速竄升為專業玩家的儲存容量新標準。
為享有最大容量,多數玩家常會在RAID(獨立磁碟備援陣列)架構掛上數顆硬碟,資料檔案經過分割後,可分別儲存在陣列中的每顆硬碟。 儘管目前有許多不同RAID架構方式,但對於講求效能的使用者而言,RAID 0不僅最簡單,讀取速度也最快,這種架構是將檔案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磁碟區,然後再將資料傳送到陣列中的每個磁碟。由單一磁碟區構成的小檔案會儲存在單一磁碟中,而由許多磁碟區組成的大檔案則會經過切割,儲存在陣列中不同磁碟上,讀取檔案時,數個硬碟會同時進行,因此可提升效能;此外,RAID 0也不需執行其他RAID架構中所用的冗位檢查(redundancy routine),效能自然更勝一籌。
對於一些玩家來說,2或3個250GB硬碟的RAID架構就可滿足其需求,不過有些玩家覺得這樣還不夠,因為在多工作業下,例如一邊燒錄光碟或下載影片,一邊移動部隊搶攻諾曼第沿岸,所需的儲存容量就一定要更大,因此,現在遊戲系統採用3個或更多個500GB硬碟已很普遍,而TB級硬碟將讓玩家以較少的硬碟數獲得最大容量與最佳效能。
處理效能
每一顆硬碟的處理效能可能差異極大,因此,磁碟與資料快取記憶體的資料傳輸速度嚴重影響遊戲系統的整體效能。
為徹底享有快速搜尋與快取資料的優勢,硬碟必須以最快速度傳送所蒐集的資料,而當中所需的技術就是硬碟的介面技術。近年來,Serial-ATA(SATA)技術已迅速取代早期的Parallel-ATA(PATA)規格,成為高效能硬碟的慣用介面。隨著3.0Gb/s SATA介面逐漸成為遊戲系統主流,無疑將讓專業玩家如虎添翼功力大增。
現今部分先進硬碟產品也提供另一種效能增進技術-「原生命令佇列指令集」(Native Command Queuing,NCQ),這技術可讓硬碟以最快速度自動將資料請求命令重新排出順序,例如,若要快速讀取磁碟中各位置的檔案,透過NCQ可一次先將所有相鄰檔案收集在一起,然後再收集其他位置的檔案,這就比如去大賣場前先寫下要買的東西,例如胡蘿蔔、芹菜、花生醬等,若無NCQ技術,到賣場後可能會發生先買胡蘿蔔、再買花生醬,然後繞回頭買芹菜的狀況,反之,搭配NCQ技術,就會先在農產區同時買下擺在相近位置的胡蘿蔔和芹菜,然後才去另一區買花生醬,這樣是否清楚了呢﹖
另一方面,磁碟的緩衝記憶體大小也對效能有極大影響。誠如RAM攸關讀取CPU資料時能否發揮超快速度一樣,硬碟也有快取系統來提高效能。現今企業應用系統所用的硬碟多提供8MB快取記憶體,高階消費者系統(如影音媒體中心)所用的硬碟緩衝記憶體則達16MB,但要達到最大資料處理效能,專業玩家需要的是能提供16MB、甚至32MB快取記憶體的TB級硬碟。
未來可確定的趨勢是-電玩遊戲對於效能複雜性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舉凡多工執行程序、人工智慧導向、緊湊的動作畫面等,都需要更快更穩定的配備。能超越這趨勢,並掌握使遊戲系統配備發揮最大效能的技術,就會成為真正贏家,這當然包括硬碟技術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