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3GSM特別報導:GPS小心 手機來了!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6-03-07 00:00
前言:
除了美國制定E911法案強制要求在美國境內銷售的手機在未來必須具備定位功能外,歐洲境內各國以及日本也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內就會開始實施一樣的措施。因此,手機內建GPS不只是手機製造商提昇產品附加價值的手段,更是法規的強制要求,其爆發性成長可能只在一夕之間就會發生。
繼內建照相功能近乎成為手機的標準規格之後,有如海綿般不斷吸納各種功能,並對原有的獨立型裝置市場造成威脅的手機,下一步將會整合哪些功能,不僅是手機業者關心,更是其他設備設計製造廠商密切觀察的焦點。
今年3GSM大會中,各家半導體廠商以及軟體供應商所展出的產品或解決方案除了行動電視之外,大概就屬GPS最為熱門。不僅德儀、高通這兩家分屬2.5G/UMTS與CDMA系列的手機晶片領導大廠都在會場中強打自家的GPS解決方案,包含電子地圖供應商、服務提供者等傳統GPS生態體系的供應商,也在這次的3GSM大會展場中展示其適合手機環境使用的產品。定位導航儼然成為手機志在必得的下一個市場。
法規為手機GPS帶來爆發力道
由於行動通訊已經在全球許多地區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使得許多人在遭遇緊急狀況時很自然地就會使用手機向當地的警察或是消防機關尋求協助。但根據美國消防警政單位的統計結果顯示,由於遭遇緊急事態的緣故,不少使用手機報案的民眾往往會忘記告知受理人員事件發生的地點,因而延誤救援時機。為了加速救援效率,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遂制定e911法案,其中關於無線通訊的部分,便強制要求在美國境內銷售的手機在未來必須具備定位功能,以協助勤務派遣中心迅速派出警消人員前往救援。
事實上,全球各地都有政府跟隨美國政府的腳步,準備制定這類強制手機內建GPS功能的法案,例如歐洲境內各國以及日本,便已經提出草案,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內就會開始強制在其境內銷售的手機必須具備基本定位能力,以便利警消單位派出救援。因此,手機內建GPS不只是手機製造商提昇產品附加價值的手段,更是法規的強制要求,其爆發性成長可能只在一夕之間就會發生。
在台灣方面,根據高通國際(Qualcomm)台灣區總裁李震東表示,目前主管當局已經開始研議是否要仿照FCC提出台灣版的e911草案,雖然目前還在初步規劃的階段,距離真正落實還要一段時間,但幾家主要的電信營運商對於手機定位服務都已經展現興趣,特別是3G的新進業者,其動作更是積極。
手機衛星定位 TI聲勢浩大
目前有兩種技術可以被手機製造商利用來進行定位動作,其中之一是行之有年的衛星定位,具有涵蓋範圍廣的優勢,唯必須在手機系統中增加GPS收發器;另一種則是以蜂巢網路的基地台位置作為參考點,以確認手機所在的位置的蜂巢網路定位。蜂巢網路定位基本上只需要無線電收發器或數據機上略作修改,再搭配相關軟體即可實現,但是在基地台涵蓋不佳的地區,其定位效果將受影響。
目前在手機衛星定位技術方面,以德儀的聲勢最為浩大。德州儀器利用其DRP(Digital Radio Process)技術,將原本應用在獨立型衛星定位設備的衛星定位訊號收發器與後端控制器晶片組整合成適合手機應用的單晶片解決方案NaviLink 4.0,且僅需11顆外部被動元件,不僅大幅降低板面積,同時也使其成本結構更適合於手機這種大批量生產的應用產品。除此之外,由於衛星GPS訊號對於手機製造商而言相對陌生,因此為加速客戶Design in的流程,德儀與日本Murata公司合作提供硬體模組,方便手機製造商的整合工作。
蜂巢網路定位行之有年 3GSM展現其多元化潛力
而在蜂巢網路定位部分,Qualcomm則已耕耘數年之久,其軟硬體套件出貨量已突破一億五千萬套。在3GSM展中,Qualcomm所展示的客戶產品其實已經脫離定位導航裝置的範疇,舉凡慢跑里程計算、老人幼童居家照護、甚至連房屋仲介業都可以結合定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隨時搜尋所在位置周邊是否有房屋出租或出售。這些五花八門的新應用,除了讓定位導航市場更加多元化之外,也象徵著GPS產業從賣硬體(導航設備)與內容(電子地圖)轉型成賣服務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事實上,這是因為GPS的服務導向性格越來越明顯,使得電信公司找到切入市場的機會。
李震東認為,e911的立法為手機轉型成為隨身定位裝置開啟了一條坦途,雖然目前來看,手機定位功能只有在撥打緊急電話時才會用得上,但由於軟硬體都已經準備就緒,電信公司很快就會找到利用這些現成的「資源」來獲利的商業模式,並因此讓手機定位市場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
手機持有成本低 獨立型GPS面臨強力競爭
雖然日後手機強制內建定位功能幾乎已成定局,但手機的ASP持續探底的趨勢不太可能因此而反轉。證諸PDA Phone、Camera Phone等過往經驗,整合了這些功能的手機或許在初期會被定位在高階產品,同時享有較高的ASP,但這些新功能很快就會向下滲透到中低階產品線,並對原本的獨立型裝置市場造成侵蝕,PDA市場的發展如此,數位相機的情況亦如是。
今日專攻售後市場的可攜式GPS設備售價大約在12000至18000元新台幣左右,與其潛在對手─高階智慧型手機的價格大致相當,但站在消費者的觀點,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集通訊、娛樂、導航、照相等等功能於一身的裝置,在個人實質所得處於負成長狀態的今日,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原本專攻可攜式GPS設備的宇達電通,最近結合其GPS研發的能量推出一款整合GPS功能的高階智慧型手機Mio 8380,便已經可以嗅出手機,特別是高階智慧型手機進軍GPS市場的潛力。可攜式GPS製造商必須設法在產品外觀或是市場定位上進行差異化,否則手機的強力競爭導致可攜式GPS市場萎縮應是可以預見的結局。不過必須特別澄清的是,手機對GPS產業的競爭僅限於可攜式產品線,例如汽車原裝市場就是手機是無力切入的,而這類產品以銷售金額來看,在GPS市場中才是最大宗。德儀全球無線手持式產品事業群資深副總裁Gilles Delfassy在提及所謂手機取代GPS效應時,便表示手機對GPS市場的影響,應該僅限於部分產品線,就像PDA與數位相機,手機雖然具備這兩種產品的功能,卻也從來不曾將這兩種產品逐出市場。
誠如Gilles Delfassy的觀察,緊接在3GSM大會之後的台北多媒體展上,不少台灣GPS業者展示出與手機迥然不同的造型設計,例如以手錶型設計追求更高的可攜性,或是強調其定位導航之外的其他應用功能等等差異化動作,在在都顯示GPS業者已經為這場硬仗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