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使得疫情話題持續延燒,在疫苗推出的同時人民也為種種不確定因素感到緊張。面對各種不確定性,資策會MIC分析從總體環境、產業、技術與應用等面向,探討2021年ICT產業的關鍵趨勢。
圖片人物: 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洪春暉
技術成熟使得數位轉型持續加速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洪春暉表示,隨著疫情加速產業數位轉型,驅動數位經濟時代來臨外,未來不僅ICT產業將因為數位經濟來臨,出現新一波的發展契機,非ICT產業也將迎接因數位轉型而帶來的新興機會與挑戰。2021年首要關鍵趨勢為疫情下各行業的數位轉型,特別是製造、服務、醫療、教育及娛樂等領域,在疫情壓力之下運用雲端、遠距科技、擬真科技與數位供應鏈平台等科技轉型。這些為了防疫不得不採用的數位科技,在疫情過後,有機會因為技術與應用趨於成熟,被各行業大量採用,加快傳統產業的數位化進度,觸發進一步的數位轉型契機。
對於多元技術融入生活,洪春暉認為, 2021年為5G普及的關鍵年,手機品牌業者與電信業者將大量推出5G產品與服務,包含一般電信與企業專網服務,預期將帶動5G應用風潮,在各大業者力推5G產品、應用與服務之下,產業將出現更多的開放式生態體系,尤其是通訊網路系統的Open RAN生態系。
圖片人物: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韓揚銘
XR(AR/VR)體感科技漸漸成為主流 OT資安強化受到重視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軟體應用與服務走向新興格局,在虛實整合、顧客導向、多技術融合及智動化的情況下,影響軟體應用和服務的新趨勢。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韓揚銘表示,以往產業三大面向應用服務、平台基礎和技術都逐漸成熟,加上疫情衝擊的影響,多數產業及企業將會導入新形態來面對大眾。
有幾項重點趨勢值得被關注。韓揚銘說明,因為疫情加速產業數位轉型,使得數位辦公商機浮現,從遠端視訊會議、雲端協作提高工作效率、結合商業軟體人工自動化流程以及混合實境等創新應用,都獲得多數企業採用。XR(AR/VR)體感科技漸漸成為主流,除了企業培訓上重心也逐漸往遊戲方面開發。南韓一家bHaptics公司開發體感觸覺回饋套裝,在背心、背套等多個體感配備上設置40個震動點傳遞觸覺,大幅增加遊戲體驗。
此外,韓揚銘表示,隨著OT資安強化受到重視,針對企業IT/OT資安融合的解決方案或是服務將大幅出現。而針對資安強化,目前主流廠商服務以三種方式為主:網段隔離、端點防護以及可視性監控,分別提供分層式防護、金鐘罩式防護和監管式防護。
過去ICT技術演進多呈現單向、線性突破,但人工智慧、網路通訊與邊緣運算等新興技術可疊代推動,使得近期技術較過去傳統ICT技術進展更快速,更快達到商業化應用的水準。資策會MIC表示,在各行業、各生活領域陸續導入ICT技術的同時,資訊安全的議題更顯得重要,尤其在萬物聯網的環境下,企業對於OT資安的需求將大幅提高,將帶動OT資安的服務化和IT/OT一體的資安防護趨勢。
圖片人物: 資策會產業顧問勵秀玲
四大因素影響資訊/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產業是今年最被看好成長的產業之一,儘管2020年呈現供需吃緊的情況下,今年依然受到樂觀看待。前瞻資訊暨半導體產業,資策會產業顧問勵秀玲認為,以下四大關鍵因素將重大影響今年趨勢: 美中關係下的新供應鏈戰略、併購後的技術布局與產業結構改變、遠距模式持續驅動雲端服務需求、運用創新科技精凖提供服務。
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的第一年,其規劃首位是科技創新,國家戰略科技領域鎖定AI、量子科技、半導體等前瞻領域自主創新,顯示其對美國科技防堵的危機感,其中半導體發展將集中資源聚焦5G通訊、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新基建布局需求。而因應外部重大事件所帶來的風險逐漸形成常態化,許多品牌廠為了降低斷鏈風險,將驅動供應鏈數位化。過往智慧製造多聚焦於機、廠端的投入,隨著2020年疫情影響,生產履歷數據將成為和大廠合作之關鍵。
2020年併購總金額創下半導體產業歷年來併購金額最大的一年,大廠透過併購發展多元運算架構,以布局新興應用領域。以ARM為例,20Q4 Apple推出搭載ARM架構SoC的Mac筆電,預計花兩年時間將Mac PC系列的Intel CPU改為ARM SoC。而Chromebook、5G筆電也有採用ARM架構的情形。此外,NVIDIA收購ARM,將拓展ARM架構在伺服器與雲端運算的影響力。
2021年後雲端服務供應商關注於邊緣運算「雲端至物端」(Cloud to Thing)介面,在2015年之後,AWS、GCP、Azure提出自身邊緣運算晶片處理器發展項目,意圖將配置在物端的晶片處理器,擴展成為雲端服務的前緣,2021年後將進入收割期。此外,WFH、Cloud Gaming等新興應用持續成長,將推升雲端服務的需求。資料落地、分散風險需求,使資料中心大廠持續區域化布局,並積極布局終端運算市場。
量子科技是未來五年內重大產業,繼太空、國防領域之後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角力新戰場。勵秀玲表示,多數國際科技巨擘已經有幾項成果,IBM提出了量子電腦技術發展藍圖,希望在2023年內打造超過1000位元的量子電腦;Google研發出超級電腦能在200秒內計算完超過2萬年的資料量;Intel則是推出低溫控制晶片,有效控制量子系統。此外,先進國家相繼提出國家級中長期研發計畫,如中國大陸與日本鎖定特定量子科技領域發展自主技術,提前布局相關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