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台灣產業在環境衝擊下面臨嚴峻挑戰,卻也帶來轉型與重組的契機,及發展優勢關鍵技術的機會。面對現今人才、市場等結構性問題,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以IBM自身轉型經驗與方法論提出呼籲,企業在人才管理上應擺脫「既有事業」思維,轉而檢視內部未來新事業的需求,確認未來人才需求啟動轉型,以建立育才制度;而尋找產品市場時,應就關鍵「利潤區間」決定目標市場的進入策略與資源投入,以利潤引導思考;且新興事業發展上,也應發展新型績效檢驗方式管理新事業,才能擺脫代工的業務型態。
台灣產業轉型及升級已成為產、官、學界共同課題,過去以電子製造業為主體的經濟,偏重製程效率提升,但卻欠缺品牌與通路經營,導致附加價值低落,但取代性相對較高;以往高度仰賴勞動成本,及高度耗用資源的產業,亦將難以抵擋下一波經濟動盪。IBM奠基於政府「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以及「傳產特色化」等「三業四化」轉型政策,面對產業轉型需求,以資訊服務提供者角色,提出結合跨領域研究服務需求經驗,呼籲台灣產業應在市場、人才,以及科技促動產業轉型上,思考變革,以系統方法追求差異化服務,進而將之標準化。
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合夥人盧志浩指出,台灣企業通常面臨維持「核心事業」與發展「新興事業」,資源如何投入與有效管理的掙扎;許多企業領導人有心開拓新興業務追求下一波成長動能,然而卻以核心業務的成功關鍵因素來評量新興企業的績效,在尋覓人才與資源投入上擺脫不了既有核心事業的思維,阻礙了下一波的企業創新與轉型。因此,IBM建議,應在組織管理上區隔並設定不同的KPI,以系統與制度讓新事業開展與發酵。
面對產業環境變遷,而台灣眾多家族企業與集團欠缺完善接班人計畫的處境,盧志浩進一步表示,人才管理與培育是產業加速轉型的契機,台灣產業多半屬於代工,在人才管理上傾向「管控」,容易導致思維僵化;當企業從外部引進改革動力時,往往在審視與評價階段落入舊有標準與窠臼,導致整體改革缺乏活化晉級動力,亦使外部人才難以施展長才。因此,企業也應檢視內部整體需求,確認自身轉型方向,以此建立自有獨特育才與留才制度,如此更能確保員工的能力發展,切合企業經營所需。以IBM的人才培育政策為例,實施「王牌(ACE, Accelerate Critical Expertise)計畫」的高階關鍵管理人才培育,定期針對具備潛力的主管,安排整合型的學習方式,包括特定課程、國際導師制度(Global Mentor)、擔任高階主管特別助理,以及參與短期國際專案等實際做中學,以跨部門的角度與視野,結合該候選者的特殊關鍵能力,激發領導特質。
盧志浩指出,從協助產業轉型的角度出發,人才培育計畫可由「策略轉型」、「塑造企業文化」,以及「組織模式/定位的轉變」三層面需求為驅動力;企業須瞄準高成長策略、與新事業發展來選才育才,並從核心價值與文化出發,強化員工對企業認同感;此外,對於跨界人才培育與跨功能性的育才,在尋求異業結盟創新的過程中,也將成為企業日漸重視的主力。
在台灣產業未來利基市場上,盧志浩強調,企業在投入產品市場前,應謹慎構思何為關鍵「利潤區間」(profit zone),就利潤區間決定目標市場的進入策略與資源投入方式,特別在新興事業的發展上,切勿以現有核心事業的績效檢驗模式來管理新事業,盧志浩強調:台灣產業應轉化成本思維到利潤引導思考,才能擺脫代工的業務型態,成功升級產業到下一個階段的新事業。
Copyright © 2002-2023 COMPOTECH ASIA. 陸克文化 版權所有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