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隨著電子商務與網路匯流的時代浪潮,產業紛紛面臨產品、服務,如何發展電子商務的議題。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王義智表示,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之前,必須先觀察電子商務未來競爭環境的可能發展樣貌,再思考本身所需要建立的電商型態。他表示,未來的電商環境,在競爭核心與思維等方面,會產生極大的改變,建議企業可以聚焦於趨勢觀測與發展機會,對照本身發展電商的需求,就不會對於是否該將產品與服務,轉向發展電商平台而產生焦慮感。
《趨勢一》全產業電商化
未來任何行業,都會完全或部份與電商相互連結,電商不只帶給流通業莫大的衝擊與機會,更蔓延至農業、教育、觀光、時尚、音樂、媒體、交通等領域。近來熱門的產業關鍵字「互聯網+」,就是在實踐產業電商化的概念,利用互聯網的平台與技術,把互聯網和各行各業串聯整合,協助各行各業轉型升級。
《趨勢二》生態系的競爭
新世代的電商競局,將是生態系與生態系的競爭,不僅僅是購物平台的競爭,還需要從整個產業鏈或生態系的角度觀察。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例,這三個電商服務體系,分別藉其本業的優勢,透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在各領域進行戰略布局,逐步建構起各自的網路生態系。以阿里巴巴為例,即從電商出發,擴張到支付、社群、媒體、影視、地圖、遊戲、叫車、旅遊、金融等。
《趨勢三》感性化的電商
電商產業長期以理性競爭為主,面對中國大陸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美國Amazon等電商巨人的競爭環境,若能夠從感性面切入,多一點溫度、感性、溫柔,較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進而創造電商產業的差異化優勢。台灣廠商擁有極佳的創意策展、說故事、企劃等能力,甚至對於中華文化涵養,以及現代時尚流行等感性元素的解釋力,在競爭激烈的全球電商市場中,將會有領先的表現空間。
台灣電商的三大發展機會角色
因應全產業電商化,台灣可作為「垂直電商的典範創新者」。以深耕優勢垂直領域來創造台灣電商獨特價值,特別在時尚、旅遊、金融、農業、家具、餐飲等垂直電商領域。
因應生態系的競爭,台灣可作為「巨型電商的技術供應者」。以前瞻技術為核心打入全球電商生態系,特別是在巨量資料分析、購物搜索與口碑引擎、新興物流技術、地址定位掌握、智慧擬真與展示科技等技術發展,或發展電商所需要的硬體裝置。
因應感性化的電商,台灣可作為「感性電商的創意行銷者」。以滿足消費者感性需求以避免價格的惡性競爭,需充分掌握影視內容、情境體驗、人文關懷、故事策展、社群經營等關鍵元素,作為核心的發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