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新聞 >
 

資策會20%行動支付用戶的消費總額占整體47%

本文作者:資策會       點擊: 2016-03-02 12:32
前言:
2016年3月2日--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進行「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顯示,2015年台灣行動支付使用者,每人每次平均消費額約923元新台幣,每人每年約使用4.2次。此外,有57%使用者的單次消費最高金額達1,000至2,000元,較2014年成長45%。整體觀察,行動支付的每人平均消費金額呈現逐年提升的現象。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目前行動支付可消費的品項仍然以小金額商品居多,隨著支援付款的中、大金額商品及服務增加,業者若能進一步建立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使用習慣,並降低使用疑慮,應可帶動整體消費金額規模的持續成長。
 
20%行動支付用戶的消費總額占整體47%
資策會MIC分析行動支付使用者的消費型態,發現使用較頻繁的前20%使用者的消費總額,占整體消費金額的47%,是行動支付市場的主要用戶。
行動支付主要用戶,來自於每年使用行動支付12次以上的「核心群(3.3%)」,以及每年使用6至11次的「積極群(17.2%)」。其中,核心群的消費金額占整體7.4%,積極群則占39.6%。調查結果顯示,主要用戶使用行動支付除了較為頻繁之外,消費金額也較其他的使用戶高,國內的行動支付業者,推出可以獲得主要用戶青睞的行銷方案,較能夠有效提升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
 
觀察主要用戶總消費額與性別的關係,則發現男性消費者占60.5%,女性則占39.5%,顯示行動支付的使用意願,男性較女性有更高的接受度及消費力。 
 
【調查說明】
資策會MIC執行的「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於2015年10月29至11月12日期間,針對目前個人擁有智慧型手機、且居住台灣北部、中部及南部者,以網路調查方式,進行整體意向與行動購物行為之分析。有效樣本數1,260份,其中女性占52.5%、男性占47.5%,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
 
【定義說明】
行動支付係指用戶以智慧型手機為載具,於付款當下透過特定傳輸技術或裝置,使用非現金的金融工具並搭配認證步驟,和實體商店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
 
註1:智慧型行動裝置:以智慧型手機為主,其他包含平板或穿戴式裝置
註2:特定傳輸技術:如掃QR Code、手機NFC感應及其他(磁條、X卡、微波辨識等)技術
註3:特定傳輸裝置:如SIM卡、micro SD卡或mPOS(mobile Point of Sales)讀卡機
註4:非現金的金融工具:指信用/金融/簽帳卡、銀行帳戶或替代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等,不包含支票
註5:認證步驟:如指紋驗證、手機螢幕簽名、輸入驗證密碼等
註6:第三方支付:係指買方透過中立的第三方機構提供款項代收代付服務,完成和賣方交易的支付模式
註7:付費App、App內購買、轉帳匯款、電信帳單繳費、無實值交易P2P付款等,不屬於此處的行動支付定義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