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新聞 >
 

高關稅壓力下的產業轉移三主軸:「移出中國」、「移入美國」及「中國自產」

本文作者:DIGITIMES       點擊:321 2025-04-14 10:02
前言:
2025年4月14日--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週日表示,聯邦政府 晚間決定免除本月早些時候實施的電子產品及半導體的關稅,只是暫時的緩和,這些產品未來都將歸於廣義的“半導體關稅”課稅範疇,以確保相關產業回流,這些關稅可能會在“一兩個月”內到來。他指出「我們需要有半導體,我們需要有晶片,我們需要有面板——我們需要在美國製造這些東西。我們不能依賴東南亞來為我們做所有的產品。」 

其後,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週一凌晨發文指出,「我們即將在國家安全關稅調查中全面檢視半導體及整個電子供應鏈。我們必須在美國境內生產產品,並且不會被其他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敵對貿易國所挾持。」

對此,DIGITIMES黃逸平副總經理觀察,從週五對電子產品及半導體的關稅豁免,到盧特尼克的談話及川普的發文,顯示美國意欲復興的不再如先前僅聚焦在半導體,而是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包括下游電子產品及半導體與面板等關鍵零組件,而欲”搶回”電子產品供應鏈的目標國家不僅是中國,也包括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意在言外的台日韓在內。

黃逸平表示,對台灣及亞洲國家而言,可能要有心理準備,週五的關稅豁免並不是就可以鬆了一口氣,預期半導體跟電子產品接下來仍將迎來高關稅稅率,再透過高關稅及跟各國貿易談判,把半導體跟電子產品供應鏈轉移到美國去。

黃逸平進一步指出,在美國施壓各國及美中關稅戰的情境下,接下來的供應鏈轉移將沿著「移出中國」、「移入美國」及「中國自產」三主軸發展。

就「移出中國」來說,其他亞洲國家的關稅再高都會比中國低,愈早轉移受害愈輕,但新評估與設置生產據點絕對緩不濟急,因此業者勢必就既有非中國生產基地來進行轉移,不論是台灣、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或印度,先轉先贏,未來隨各國關稅底定後再擇低關稅地擴大投資。就「移入美國」來說,勢必得擴大且加速在美墨的生產佈局,短期內的重點會是在美國設置生產據點或是拉貨至墨西哥廠投產,且讓投產產品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免稅規範。就「中國自產」來說,不論是美國政府的高額關稅與科技管制,以及中國政府的自給目標,都勢必走向「China for China-中國市場、中國自產」,因此若欲經營中國市場,就必須在地生產且採購在地零組件。而對中國政府來說,半導體尤其是被”卡脖子”的關鍵所在,強化半導體全產業鏈研發,取得AI晶片、HBM、電動車及自駕車晶片、28nm與7nm關鍵節點製程設備與材料突破,勢必得再加速進行。

黃逸平認為,未來的全球市場將區分為「美國市場」、「中國市場」及非美非中的「其他市場」三大區塊,美國市場以美墨及低關稅國家生產為主,且必須盡量去中化,中國市場以中國自產為主,且必須盡量去美化,而「其他市場」則以非美國的低成本生產國為主,且包含繼續利用中國的供應鏈,三個供應鏈體系同步運作方能因應美國關稅壁壘及美中關稅戰下的世界新格局!

 
關於DIGITIMES副總經理 黃逸平
擁有超過 20 年的產業分析師經歷,長期關注亞洲供應鏈的發展與變化,專注於半導體、電動車及人工智慧的趨勢與變革。黃逸平擁有美國RPI電機碩士學位,並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具備扎實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曾任職於晶圓廠工程師,深入了解產業鏈的運作,現為DIGITIMES副總經理,憑藉對產業的敏銳洞察與深入分析,提供業界及媒體具前瞻性的專業見解。

關於DIGITIMES |大椽股份有限公司
DIGITIMES成立於1998年,為亞洲地區報導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區域市場、科技應用及市場趨勢首屈一指的專業媒體平台。其具備貫穿產業上中下游與終端市場的研究數據、產銷資料與專業評析,並提供諮詢服務為客戶帶來產業宏觀趨勢與注入前瞻價值。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