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活動訊息 >
 

「未來進行市-科專成果館」57生活創新技術 邀您預見未來

本文作者:工研院       點擊: 2017-09-29 08:12
前言:
經濟部技術處16個研發法人自今(28)日到30日,在世貿一館舉辦之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中,打造探索未來生活科技之「未來進行市-科專成果館」,全館共展出57項科專技術,包括:智慧製造、精準醫療、智慧生活等未來趨勢,攜手產業迎接數位經濟帶來的新商機。
  

 
  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團隊包括:工研院、資策會、紡織所、食品所、金屬中心、塑膠中心、船舶中心、車輛中心、精機中心、自行車中心、生技中心、藥技中心、石資中心、印研中心、鞋技中心、中科院等16個法人,這次以「未來進行市」做為主題的概念是將科專團隊所研發的各項技術包裝成一個個商品,分門別類的在一個未來超市開放上架,與所有的顧客面對面交流、互動、共創嶄新的應用商機。3天的展期中,另外亦辦理七大主題共16場趨勢論壇,目前已有逾700位產業人士預約到場參訪,可望增進企業及社會大眾對政府投入科專研發技術的了解及激發合作機會。今年的另一項特色是鼓勵跨領域創新,特別找了海內外的自造者(Maker),運用法人研發的多項成果,開發出8項顛覆想像、為生活增添便利的概念展品,例如運用在3C領域的軟性壓力感測技術,延伸到長者健康照護領域,呈現跨領域創新的無限可能。
  
  「技術處-未來進行市」外觀像一座大型的超市,架上陳列的是轉動台灣創新經濟、關鍵未來的科專成果。館中分為,「未來智造工廠」「未來生活便利店」「未來醫療健康站」三大主題:為讓外界更了解相關技術成果,館內也用互動方式讓參觀者實際操作
 
(一)「未來智造工廠」:結合創新材料、智能系統、精密機械之未來智造工廠
工研院開發的「高吸收撞擊能量材料」,該材料的特點是平常時呈現柔軟狀態,受到撞擊時瞬間變硬並大量吸收及分散能量,抵消外界的衝擊力,受撞擊後又回復到平常的柔軟狀態,適合安全防護、長者照護等應用、資策會開發的「VR 4D體感互動技術」,用手勢就能玩遊戲打怪。這項技術是應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辨識使用者的動作,可廣泛應用於行動VR體感互動遊戲、居家復健動作評量及健身房運動等領域產業。
  
(二)「未來生活便利店」:結合物聯網之聰明的自行車、體感紡織品等
紡織所開發的「體感智慧型紡織品」,研發團隊將導線迴路融入紡織品當中,並開發出「無線傳輸即時互動式演算模組技術」,可以把穿戴者的手部姿勢轉化為機械語言,操控模型汽車、無人機,未來也能應用在操作掃地機器人、健康照護、運動休閒等領域。此外首度展出入圍今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藉由檢測農藥殘留特定吸收光譜,就能知道蔬果是否清洗乾淨!
  
(三)「未來醫療健康站」:集結精準醫療、照護、健康之未來醫療健康站。
藥技中心研發大腸標的藥物釋放技術可以運送足量藥劑到大腸釋放,其特色在於選用合適的壓克力酯酸包覆膜,可以附著在藥物外殼材料上,使藥物到了大腸才釋放,對身體其他部位不致造成負擔。因應中秋節即將到來,今年特別展出食品所開發的「減糖減油月餅」,藉油減糖、減油製程技術,以及改良豆餡,熱量可以比傳統廣式月餅減少20%,每顆月餅含有膳食纖維10g,促進健康加值商機。

【關於科技專案】
科技與創新,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經濟部技術處為協助科技研發創新,
提升產業技術水準,1979年開始實施科技專案,整合產學研之研發能量與軟實力,                                     
加速促成產業創新、提升研發自主性,厚植產業科技能量。
展示成果說明
高吸收撞擊能量材料技術
 工研院所開發之高吸收撞擊能量材料是一種有應變率狀態下產生快速增稠響應之複合技術,其特點是:1.平常無應變率時呈現柔軟狀態 2.受撞擊時,能瞬間變硬而可大量吸收及分散能量,抵消外界而來之衝擊力 3.受撞擊後具回復性,回復至平常之柔軟狀態。
 
形狀記憶材料暨3D列印技術
 塑膠中心結合低溫可塑形狀記憶技術、快速活化形狀記憶材料技術及高延伸形狀記憶材料技術,製成具低溫塑形與硬質塑膠特性之記憶材料,通過生物相容性、皮膚刺激性及過敏性測試,具有親膚特性。透過形狀記憶材料具備良好塑形效果及定形效果,其塑形後可運用於不同曲線之身體結構上,可製成護具,進一步搭配3D列印技術可增加產品塑形之形變因子,提升產品至4D效果。
 
隨手型智慧蔬果農藥檢測器
 工研院整合多波長微型化檢測技術,藉由檢測農藥殘留特定吸收光譜,進行殘留農藥定量檢測,整合動態蔬果清洗系統 ,可針對國內廣泛使用之農藥進行檢測,包含益達胺、貝芬替等較常被使用之農藥,檢測極限達0.5ppm之農藥殘留檢測應用,並在清洗完畢時,提示清洗完成。入圍2017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體感智慧型紡織品開發技術
 紡織所開發本技術包含透過「一體成形導電迴路織造技術」將導線迴路融入紡織品當中,不須額外的二次加工,在上機織造後,即可完成具有導電迴路的紡織品,再以「耐水洗可撓性的電子封裝技術」將智慧型電子紡織品賦予可水洗之特性,並開發出「無線傳輸即時互動式演算模組技術」運用導電纖維與慣性感知器,讓穿戴者可以手的姿勢及動作,透過藍牙4.0無線傳輸能使體感手套穿戴者與外界之無人機與遙控汽車互動。
 
VR 4D體感互動技術
 資策會開發的VR 4D體感互動技術是以動作辨識為核心,利用「多元穿戴裝置智慧運算服務平台」所產出之模型運用於智慧穿戴如Google Daydream、智慧手環等搭載運動感測器之裝置,並結合VR遊戲,提供多層次之4D感官體驗。此「多元穿戴裝置智慧運算服務平台」,主要運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分析慣性感測器(IMU)訊號,提供動作辨識、偵測服務;透過平台,應用廠商或開發者,能夠更有效率開發AI智慧穿戴服務,可廣泛應用於行動VR體感互動遊戲、居家復健動作評量 、健身房運動及長者健康管理等領域產業。
 
烘焙產業減少含糖/含油中式酥皮點心製程開發
 中式酥糕熱量高,食品所逐年開發減糖、減油,兼具機能強化、風味良好,且熱量減低的素材,建立減少糖油中式酥皮點心製程技術,以豆餡為標的,製成可取代豆餡中的油脂及生紅豆沙原料之豆餡食材,又兼具色澤與風味、膳食纖維機能特性,成本可降低5%。
 
 透過三階段的酵素作用,將澱粉分割成異麥芽寡糖(異麥芽寡糖可替代砂糖添加於食品中,是一種低熱量性質的新糖類),以達到減糖的目的,並利用水合膠體加上無水奶油做出減油奶油,搭配改良豆餡,熱量可以比傳統廣式月餅減少20%,可於常温下保存14天,每顆月餅含有膳食纖維10g,促進健康加值商機。
 
室溫紅外線熱像模組與系統
 中科院在經濟部科技專案支持下,建立我國自製室溫紅外線熱像模組與系統關鍵技術能力,相較部份軍規用紅外線晶片必須於超低溫條件下運作(例:零下兩百度C,以液態氮降低晶片溫度),「室溫」(uncooled)紅外線感測晶片的操作溫度近於常溫,條件較不嚴苛,產品具有體積輕薄、高可靠度、高效率及低耗電、低成本等優勢,可廣泛應用於工業、安全監控、車用電子、醫療輔助等,因此本計畫所研發之熱影像核心晶片是未來商用紅外線影像產業的主流。
 
智慧化電輔自行車及充電系統
 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及健身熱潮風行,自行車成為平日通勤、假日休閒的工具之一,但腳踏車的事故也隨之日益增多。因此,為提升騎乘安全,智慧化電輔自行車整合動態物理量感測、訊號匯流通訊與雲端資料庫等相關技術應用,建立智慧化自行車系統,即時監控自行車的電量等詳細資訊,並透過主動與被動預警模式,讓騎乘者安心上路沒煩惱,未來也可以在車隊行進中作安全監控。特別的是,它還結合了公共充電系統,可以使用智慧手機或悠遊卡登錄系統充電,充電完成即時透過手機通知取車、計時計費。
 
智慧互動拍鈴
 鞋技中心開發智慧互動拍鈴可發出和諧純淨的鈴聲,從單手到雙手演奏,培養反應力、雙手協調與聽覺敏銳度,適合學齡前兒童的學習發展,以及銀髮族的訓練娛樂,產品具有聲音感測功能,可辨識不同的音階,提供多種的互動學習模式,藉由感測器與軟體可進行記錄與分析,增加演奏音樂的互動樂趣,提升兒童學習與銀髮訓練的成就感。
 
影像式前方障礙物辨識系統
 車輛中心開發影像式前方障礙物辨識系統,透過即時運算(Real-time)偵測,可聰明識別出前方障礙物為行人、機腳踏車或汽車,甚至可計算與各物體間的行進路徑及距離,讓自駕車做出決策與判斷,是未來發展自駕車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統。
 
野薑花治療糖尿病植物藥開發
 糖尿病患普遍採取注射胰島素治療,卻有低血糖及不方便攜帶保存的缺點。為解決糖尿病患者痛苦,生技中心由台灣本土植物野薑花發現有利於控制血糖之植物萃取物,進而開發出治療糖尿病植物新藥DCB-DM101,讓病患能夠以口服的方式控制血糖,免去承受注射之苦。不僅造福糖尿病患者,同時也讓野薑花創造高價值,達成研發、醫藥及農業三贏局面。
 
大腸標的藥物釋放製劑技術
 台灣每年超過1.5萬名大腸病變患者受口服藥物副作用所苦。由於大腸位於人體消化道末端,藥物口服之後,經過胃腸道藥物就開始釋放,在還沒到達作用部位時,藥物就開始被吸收,引發患者頭痛噁心的副作用,不僅如此,當口服藥物到達大腸,藥物已經浪費掉大部分,導致藥效大打折扣。為了減輕患者痛苦,藥技中心研發大腸標的藥物釋放技術可以運送足量藥劑到大腸釋放,其特色在於選用合適的壓克力酯酸包覆膜,可以附著在藥物外殼材料上,使藥物到了大腸才釋放,對身體其他部位不致造成負擔。
 
應用CO2低溫冷卻模組之製程優化
 工具機切削過程中,若溫度持續升高,會損耗刀具壽命,並影響加工後精度、粗糙度。精機中心領先國內,開發出應用CO2低溫冷卻模組之製程優化技術,於切削過程中,以CO2 Snow進行冷卻,已技轉國內工業用冷卻機廠商哈伯精密。
 
船艇複合動力管理系統技術
 船舶中心運用船艇複合動力管理系統之技術建立能源控制核心模組,如同海上的油電混合車。在低速行駛時可利用電動馬達取代引擎或發電機,取代柴油/汽油之使用,讓整體行船油耗降低15%,同時也大幅減低船隻行駛時會產生的油耗味。達到提升能源使用效益。此項技術已應用於國內高雄旗津/鼓山渡輪-快樂號上使用,為亞洲第一艘複合動力渡輪,降低渡輪長期操作成本及建立國內自行維修的能量。
 
BJ型3D列印粉末強化配方技術
 市售3D列印粉末(BJ型)為國外進口,其成本高且硬度低,使用範疇大幅受限。石資中心開發「BJ型3D列印粉末強化配方技術」為國內自行開發一種3D列印專用之列印粉末配方,以添加硬度較高且天然無毒之石材粉末,進行一系列的3D列印粉末開發,可強化列印成品內部結構,進而提升整體抗壓強度,並可大幅降低列印粉末之成本,極具有市場發展之優勢。
 
電子束積層製造技術
 鈦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人體後不會析出離子、無毒性且能抵抗體內分泌物的腐蝕,且彈性係數接近人體骨骼,可避免人體產生應力屏蔽效應導致骨質疏鬆,與人體骨骼匹配性良好。金屬中心電子束3D列印採用鈦合金金屬粉末,粉末大小需介於40-105微米。製程藉由一層層粉末堆疊,透過電子束加熱欲成形的區域使粉末熔融,當電子束移到下一個區域後,熔融的粉末會因為週圍粉末的熱傳迅速冷卻成形,再進行下一次的舖粉與電子束熔融,經由一直重複這樣的動作, 可作出強度高於傳統Peek(超級工程塑膠)材質,同時具有多孔易於骨長入特性的脊椎椎間龍、髖關節球頭…等。
 
3D列印-石材表面紋理擬真處理技術
 印研中心利用色彩擬真紋理技術,結合全彩3D列印技術讓3D成形之石材表面紋理更加接近於原真石材表面外貌,此種技術可以協助國內石材廠商逐步打入3D列印耗材供應鏈,並以現有全彩3D列印機,控制其列印參數和色彩噴塗,列印具有特殊紋路的壁材與特殊造型的建材,大幅提升產品精細度,建立自有石材粉末式3D列印製程技術,以滿足客製化產品需求,提高國內石材產業附加價值。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