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報導 >
 

避免高功率直流電系統發生電弧失靈

本文作者:Richard F. Zarr       點擊: 2014-05-18 16:23
前言:
包括電動車、風力渦輪、太陽能電廠及其他大型能源採集設備等高電源系統形成電弧時,若未經控制,可能造成極大的危險與損害。因此及時感測電弧的形成非常重要,才能及時中斷電流,避免損害發生。
 
 
今日高功率直流電系統日益普遍,包括電動車、風力渦輪、太陽能電廠及其他大型能源採集設備等,許多人擔心絕緣體上出現的電弧不會自然消失。高功率電弧不僅危險,也可能造成重大損害,因此驅使更多技術在感測高功率系統內電弧上被發掘。
 
背景介紹
十九世紀初,外界普遍認為戴維爵士(Sir Humphry Davy)首次觀察到電弧形成。然而在此之前,俄羅斯實驗物理學家佩托夫(Vasilii Vladimirovich Petrov)就已投入相關研究,並在這塊領域不斷發展,衍伸出諸多工業應用,例如焊接、機械、冶金、化學、照明等。
 
但在高功率系統內,電弧卻也有著不少負面效果。由於系統內功率極高,再加上可能形成電弧的現象,造成導體蒸發、表面剝離、絕緣介質爆炸、引發火災,甚至導致嚴重損傷。
 
通常絕緣體如空氣等,在強大的電場下崩解,並透過電漿傳導電流後,就會產生電弧。有趣的是,電阻因為電流路徑通過電弧而產生熱能,在氣體中製造更多離子,建立更佳的傳導路徑,並降低電弧兩端的電壓。這種現象亦稱為負電阻,讓電流強度不斷逼近源頭極限,故此現象使得電弧相當危險。
 
電弧失靈
電弧內形成的電漿溫度極高,可能超過35,000°F (19,400°C),足以使金屬蒸發,導致電漿快速擴張、金屬熔化,產生大量遠紅外線、紫外線等輻射線,引發電弧爆炸。附近物體及人員會吸收這些輻射線,或受快速擴大的震波衝擊,導致嚴重損壞與傷害。
 
電弧失靈有並聯與串聯兩種,前者與負載並聯(多數直流電系統則與地線並聯),貌似增加負載電流,也是最危險的種類,因為電流唯一限制只剩下電源;後者發生於導體與負載斷掉時,雖然電流受限於負載,但形成電漿依然相當危險。
 
為了避免此類事件造成可怕後果,通常會使用斷路器或保險絲,但受到設計的影響,導致反應速度較慢;其他方式亦可快速偵測電弧失靈,並關閉設備以免受害。如系統內可建光學偵測功能,運用光電二極體偵測電弧失靈的放射光譜,或採用聽覺偵測,與聆聽雷聲類似,不過兩種方式在建置上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導致變得相當複雜或無效。
 

 
光學偵測必須將光電二極體置於電弧可能出現的位置,如絕緣體附近,但由於可能位置眾多,此舉將大大提高系統複雜程度,有些光學電弧偵測系統製造商運用內含光波導的纜線,內建於透明的絕緣介質中,讓光電弧跡象送至偵測器,若測得電弧,即可中斷電流。
 
聽覺偵測必須等待特殊的電弧波觸及感測器,而電弧波以聲速行進,也受到介質影響,因此偵測器大多直接將壓電轉換器連結至匯流排,來接收震波的超音波。然而此舉存在很大的安全問題,要分隔感測器也不容易。
 
偵測電弧特殊射頻
另一種偵測方式仰賴電弧形成時,在傳輸線內出現的電氣雜訊,電弧內含大量寬頻能量,可從直流電增至1 MHz(如圖)。由於在此頻譜(50 kHz至100 kHz)內和閃電等人為與自然現象中,現代交流電轉換器常會產生意外傳導或釋放輻射線,故需要大量訊號處理,以分辨系統內的電弧與無關的外部事件。

這種方式必須依靠耦合變壓器或線圈與串聯傳導器,來讓簡化系統設計。直流電經過傳導器時,電弧產生的雜訊會影響電流,故可感測到傳輸線任一處產生的電弧,不過雜訊會隨著距離拉長而削弱,故感測器不易監控遠處是否產生電弧。
 
運用這項技術時,必須觀察頻譜區段內能量增加的振輻對套是否與電弧生成相符,因此需要過濾及大量的訊號處理,以排除因閃電、電源轉換器和高功率電子系統內隨機雜訊導致判斷錯誤。
 
設計電弧失靈偵測系統
若要將同軸電弧失靈偵測技術納入PV或其他高功率直流電系統,其實並不容易,首先,這套系統必須使用分離式變壓器,獨立於高功率直流電軌之外,可能會受限於低磁化電感,影響傳輸線的交流電訊號。故訊號得經過放大及過濾,才能排除大型交流電訊號,如50/60-Hz傳輸功率、反相器、切換穩壓器雜訊等。由於許多反相器運作頻譜低於50 kHz,最適合偵測的頻譜介於50 kHz與100 kHz之間;若超過200 kHz,高頻率交流電訊號會消失,因為高功率傳導器設計時,原本就未具備訊號傳輸功能。
 
問題在於,陸戰隊及其他無線電運作單位的高功率發送器亦使用相同頻段。由於太陽能系統等高功率直流電設備規模龐大,高功率連續波發送器的線路眾多,常遮蔽電弧生成的微小信號。但因為這些訊號的存在,類比數位轉換器前端需要接近100 dB的動態範圍,實際系統一般需要16位元的ADC。
 
訊號一經取得與數位化之後,資料必須進行多種訊號處理,例如快速傅立葉變換(FFTs),才能區別電弧生成的低階訊號與其他干擾源。為了加速FFT計算,需要DSP功能及處理能力,最終判斷是否真的有電弧生成,或只是發送器與遠方閃電調變。
 
結論
因為瞭解設計同軸電弧偵測系統多麼複雜,TI等半導體製造商已開發出完整參考設計,結合訊號鏈與後端處理,以簡化設計流程。例如RD-195參考設計可偵測高功率PV系統電弧,其中包括完整電路卡、軟體、手冊等,可大幅降低建置此類電弧失靈偵測的設計時間。
 
高功率系統內出現電弧若未經控制,恐怕非常危險,也可能構成嚴重損害。因此及時感測電弧形成至關重要,才能在災害發生前中斷電流。電弧同軸偵測具有多項優點,藉由開發參考設計,已經讓系統技術建置簡單許多,可打造出完整解決方案,比從零開始更快速、更簡單。
 
參考資料
電弧偵測更多資訊請見
www.ti.com/arcdetect-ca
TI參考設計更多資訊請見
www.ti.com/tidesigns-ca
 
Richard Zarr為TI技術專家,專長為高速訊號與資料路徑技術,工程實務資歷超過30年,曾在世界各地發表諸多論文與文章,為IEEE會員及南佛羅里達大學學士,擁有多項LED照明與密碼學專利。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