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報導 >
 

戒慎中前行,5G 加速落地

本文作者:任苙萍       點擊: 2019-08-08 13:08
前言:
全球 5G 賽局百家爭鳴,2020 年為市場公認的 5G 產品元年,台灣廠商也首度搶進全球行動通訊系統第一波商機!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攜手 18 家台灣業者打造「5G 基地台生態系」,共同開發 5G 小型基地台 (small cell) 產品,並將於年底與國際同步完成商用化互通性測試。經濟部長沈榮津在今年台北 5G 國際高峰會 (Taipei 5G Summit) 宣示,5G 決戰點在應用;而台灣已分別與歐盟、IEEE 和高通 (Qualcomm) 取得資源鏈接,成果已獲世界級肯定。
 
英特爾 (Intel) 指出,5G 設備正在加速問市,企業支出較先前預期快,5G NR 將在 2023 年之前成為主流;且邊緣是新服務和創新的中心點,藉由端到端投資引領網路轉型。就 5G 功能進程的時間軸而言,2020 年前以增強行動寬頻 (eMBB) 為目標、為 5G 打底,2020~2025 年實現超低延遲 (uRLLC),2030 年達陣大規模機器通訊 (Massive MTC),伴隨而來有四大挑戰:部署雲端原生 (Cloud-native) 應用、賦予網路智能和自動化、邊緣服務以及因應虛擬網路的複雜度和互通性。
 
諾基亞 (Nokia) 贊聲,5G 之所以會加速發展,是由於來自數據的「單位用戶平均營收」(ARPU) 無法彌補語音業務的衰退,營運商並未從中獲得相對應的利潤;為追求最佳新總持有成本 (TCO) 效益,企業有必要經歷「虛擬化」之典範轉移 (Paradigm Shift) 過程。台灣製造業因為自動化需求,對 5G 的到來也引頸期盼;但不諱言的是,現階段不少營運商對於 5G 投資仍抱持戒慎恐懼態度,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惟恐決策稍有不慎,會成為創新、轉型路上的先烈。
 
另一方面,連網設備數量暴增,為更有效率地傳輸、處理、分析資料,使能就近與物聯網 (IoT) 裝置在地端對接的邊緣運算 (Edge Computing) 成為顯學。此外,世人普遍認為:數據跳躍式成長是促使往大頻寬、高速率推進之因,有業者反向提出 5G 將回頭刺激數據成長、帶動區域性及新資料中心擴充的論調;然有鑑於傳統資料中心或邊緣裝置的硬體無法升級、會產生大量電子廢棄物,於是主張借助「資源節約架構」展延子系統再用年限、最小化硬體的再生週期和取得成本。
 
引爆架構變革的還有晶片設計與軟體定義。除了滿足訊號覆蓋率、功耗和穿透性,聯發科技 (MediaTek) 搭載自有人工智慧 (AI) APU 的 5G 晶片頗讓人驚艷;另在網路功能虛擬化 (NFV) 牽引下,Cloud-native 與開源堆疊亦標誌著 5G 的脫胎換骨,包括生態系的重組。每一次產業革命,都為業者帶來幾番沉浮;誰能在對的時機、抓住對的市場,誰就多了一分豪奪天下的把握!
 

 
本期內容: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