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技術分類0 > IC技術0 > 封裝/測試0 >
 

從西進政策開放看台灣封測產業的機會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6-06-12 00:00
前言:
一直以來IC封測產業在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產值比重總維持在7成以上,雖然自2004年隨著中國大陸努力發展IC製造及設計產業後,封測產值佔總產值比重持續下滑,但在年成長率上,預估仍將維持2成以上的穩定表現。近年來中國大陸已成為國際半導體大廠爭先建置IC封測廠房所在,包括英特爾、超微、新科金朋等都相繼過去設廠,但位居全球第一的台灣封測企業,受制於政策的關係,始終無法西進大陸設廠。隨著台灣政府於4月底宣佈開放低階封測產業赴中國投資設廠,這股西進設廠風潮更將持續下去,未來中國大陸的IC封測產業將如何發展,而台灣廠商在這波西進政策開放後的機會何在,值得觀察及分析。

2005年中國大陸IC封測產值比重首次跌破5成

一直以來,IC封測在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1995年的依附IDM廠商而設立的IC封測生產線,到目前的國家IDM大廠及專業封測業者皆已至中國大陸設廠,廠商規模也已超過百餘家,雖然無法與IC設計及IC製造業的高速發展相比,但中國大陸IC封測產業在近幾年仍舊維持穩定成長的態勢。

根據統計資料,2004年大陸IC封測產業雖因政府大力發展製造及設計業下,成長率雖下跌至14.4%,但到2005年在新建項目建成投產的帶動下成長率微幅上漲,自2002年到2005年的年均成長率為25%,其中2005年產值超過300億元,達344.91億元人民幣,較2004年成長22.1%。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直執掌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牛耳的封測產業,近兩年來佔半導體總產值的比重已逐步下滑,2002年時尚有高達74.4%,至2004年剩下51.8%,2005年更首次跌破5成大關,比重僅有49.1%,這也反映出中國大陸近年來積極朝IC設計及製造等一級產業發展有成,整體產業結構已逐步走向合理化。

(一) 企業結構以外資或合資為主
在企業結構上,與設計及製造不同,中國大陸的IC封測產業可分成三種形態-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及本土企業,其中純外資企業包括英特爾(上海、成都)、飛思卡爾半導體(天津)、威訊聯合半導體RFMD(北京)、英飛凌(無錫、蘇州)、三星電子(蘇州)、新科金朋(上海)、上海威宇等,中外合資的則有賽意法半導體(深圳)、南通富士通、上海紀元微科、松下半導體等,本土企業則有江蘇長電、華旭微電子、華潤華晶微電子、甘肅天水華天微電子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外資或中外合資企業掌握了大陸IC封測產業的主要市場,這可從大陸前10大IC封裝企業中得知;在前10大中外資或合資企業就佔了9家,其中位在天津的飛思卡爾半導體以64.62億元人民幣的營收排名第一,北京威訊聯合半導體RFMD則以29.27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二,深圳意法微電子則以21.74億元人民幣位居第三,其餘6家分別為第四的英特爾、南通、英飛凌、瑞薩、三星電子及新科金朋,這些外資或合資企業佔整體產值比重就高達7成。至於本土企業中,2005年前10大僅有江蘇長電一家入榜,2005年營收14.74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七,不過在封裝量方面,江蘇長電則以超過30億塊的量排名第一,至於另一家本土企業天水華天(甘肅),其2005年封裝量也達到24億塊的規模。

(二) 西部地區發展潛力無窮

至於在廠商分佈地理區域上,與IC設計及製造相同,中國的IC封測產業主要也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無論是外商獨資的英特爾、英飛凌、三星電子、飛索半導體(FASL),或是本土龍頭的江蘇長電都位於此,另外還有專業的封測代工廠商如新科金朋、Amkor及威宇也在此設廠,因此長三角地區正是中國IC封測發展最發達的區域。至於京津環渤海灣地區則因為有中國前兩大封測廠商-飛思卡爾半導體(天津)及威訊聯合半導體(北京),加上日商的瑞薩半導體,其發展潛力亦不容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部地區低成本、土地價格便宜及租稅優惠等條件吸引下,已有多家半導體IDM大廠在此建置封測廠房,包括英特爾於成都設立的封裝廠、美光在西安投資2.5億美元的封測廠、中芯與新加坡UTAC合資的成都封測廠等,儼然成為僅次於長三角地區的另一塊封測產業重鎮。

(三) 本土封裝技術仍以中低階為主

至於在封裝技術方面,雖然這些外資企業無論在規模或技術上都處理領先地位,並已跨入BGA級等高階領域,但這些都為IDM大廠的封測廠房,主要仍以提供母公司為主,而在數量上佔多數的中國本土封測廠商,由於多數小規模業者,在封裝技術也以低階的DIP為主,不過近年來在江蘇長電、天水華天的努力發展下,已開始朝中階的QFP、SOP發展,至於BGA級以上等高階技術,目前則仍未形成規模。

台灣封測企業在大陸的佈局現況

雖然台灣開放封測企業西進的政策是在今年才正式通過,過去這些廠商一直無法到中國大陸設廠,不過並沒有阻礙他們西進的決心及腳步,反而是先以電晶體或載板廠的方式過去卡位,目前數目約有10幾家,包括日月光、矽品、南茂等都已在上海、蘇州等地設有廠房。

目前台灣封測企業主要西進的廠商以封測雙雄-日月光及矽品為主,其中日月光早在2001年就曾以日月欣名義設立日月華半導體(杭州),最後雖告無疾而終,但在2003年4月又以日月宏名義於上海張江設立PBGA載板廠,主要產品以LED封裝及IC載板為主,月產PBGA載板1,800~2,000萬片;2004年6月日月光宣佈投資1.2億美元於蘇州昆山設立CMOS/RF後段模組廠,未來並計畫用來生產PBGA載板。

至於矽品則在2002年2月設立矽品(蘇州),主打電晶體封裝,2006年更計畫增加投資達2,000萬美元,累計總投資額5,000萬美元,並將建置記憶卡組裝線。

另外像南茂則在2003年成立上海青浦宏茂微電子,主要產品線為LCD驅動IC及記憶體封裝;菱生則在2001年6月於寧波投資成立力源科技,投資金額1,250萬美元,產品以低功式分離式元件為主,其他則還有超豐於2000年10月在吳江成立的巨豐電子,2001年6月投產。
 
台灣廠商進軍中國大陸封測市場的優劣勢分析
2006年4月27日,台灣經濟部正式宣佈「低階半導體封裝測試」即日起由原列禁止赴大陸投資項目,改為一般類項目,使得延宕2年多的台灣封測廠合法西進案,終於塵埃落定;雖然此次開放的封測產業限制為傳統焊線封裝、也就是中低階的導線架封測業務,但對長久以來無法正大光明西進大陸市場台灣封測廠而言,已是備感欣慰,包括早在大陸就佈局好的日月光、矽品、南茂等皆已確定將增加大陸廠房的投資,準備大幹一場。不過與競爭對手相比,腳步卻已稍嫌緩慢,加上開放的僅限於低階的導線架封測業務,對台灣企業而言究竟是好是壞,以下將做其優劣勢分析。

(一) 優勢&機會-大陸IC封測需求持續高漲

隨著中國大陸IC製造業在近年來的快速成長,許多晶圓廠陸續在2004年投產,包括台積電8吋廠的投產,中芯、和艦、宏力半導體的大幅擴產,連帶造成後段封測產能的嚴重不足,雖然目前專業封測代工廠如新科金朋及Amkor等已在大陸設廠,但整體封測產業需求非常的大,客戶更希望晶圓能在大陸完成製造及封測後直接在當地市場銷售,這也是為何中芯國際決定與國外企業合資成立封測廠的原因,因此如此龐大的封測需求,對台灣廠商而言將是一個好機會。

另外台灣已是全球封測產值領導重鎮,2005年IC封測產值約79億美元,佔全球封測產值的47.7%;而日月光及矽品更是名列全球封測廠商前四大,在封裝技術已往BGA、FC等級發展,而在產品良率及品牌經營上,相對於大陸當地的封測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也較容易獲得各晶圓廠的青睞。

(二) 劣勢&威脅-競爭對手已早一步佈局

雖然台灣政府已決定開放封測企業至中國設廠,但在時間點來說已是非常緩慢,以台灣的競爭對手新科金朋及Amkor來說,前者早在1997年就在中國大陸設廠,2005年7月更在青浦廠旁再設一座封測廠,預計2006年第三季投產,2005年11月再於上海松江打造8吋晶圓凸塊廠,目前在大陸的封裝量已達12.69億塊,封裝技術更已達到BGA、CSP等級。至於後者雖遲至2001才進入大陸市場,但近年來的擴廠動作也非常大,日前更啟動向IBM購買的上海廠房,並計畫在2006年建置6~7條CSP生產線。

除了新科金朋及Amkor外,另外像新加坡的UTAC及具台資背景的上海威宇,也是台灣企業的競爭對手;其中UTAC上海廠即將在2006年進行產能擴建,產線範疇也將從原先的測試延伸到封裝,2006年第二季將進入量產,至2006年底時上海廠單月封裝總產能上看千萬顆。至於威宇在台資背景的擁護下,封裝技術快速擴張,並順利取得華虹NEC、中芯及宏力半導體等大客戶訂單,在2005年9月順利取得銀行團聯貸金援後,也已著手擴建二廠,並鎖定BGA的載板中高階封測市場,最快2006年底完工。

(三) 僅開放低階封測產業所帶來的阻礙
另一方面,除了時間點的落後外,此次僅開放導線架等低階封測產業西進設廠,對台灣封測企業西進之路而言,實質幫助並不大,畢竟中國大陸已陸續擁有多座8吋廠,封測需求也逐步朝中高階發展,而台灣企業僅能提供低階的封測技術,雖或許在產品良率上優於大陸本土企業,但相較於真正競爭對手的新科金朋、Amkor、威宇等,則在封裝技術上將無法與之抗衝。

結論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IC封測產業發展已趨於平穩,雖在2005年首次跌破5成大關後,但預估2006年仍將擁有20.4%的成長率、達415.4億元人民幣,2010年更將超過88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年複合成長率近21.26%;不過在產值比重上則將持續下滑,預估2006年將僅剩下45.5%。

而在這一波穩步成長的風潮下,台灣廠商的機會究竟何在,雖然討論已久的西進案終於開花結果,但目前開放的低階封測產業並無法滿足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對台商實際的幫助並不大,加上台商的威脅並非來自大陸本土的封測企業,而是那些國際專業封測代工廠,這些對手的佈局已朝BGA、CSP級發展,而台灣企業卻還僅能以過去設立低階的封測廠,就像是僅開放8吋晶圓廠、0.25微米過去一樣,實在是緩不救急;更何況以台灣封裝廠商的技術來看,低階的導線架佔其業務比重並不高,如此的開放對公司營收的挹注並無多大幫助,雖然此次開放已算是跨出了一大步,但對台灣封測產業而言,仍舊是不夠的。

因此筆者認為,台灣政府應儘早開放BGA級以上更高階的封測技術西進大陸設廠,畢竟這才是台灣廠商的實力,也才能真正的滿足快速發展的大陸內需市場,並與真正的競爭對手相抗衡;而針對大陸企業的「模仿」能力而言,就目前的發展來看,大陸本土IC封測廠商的技術實力仍舊落後許多,短期之內趕上的機會並不大。因此目前台灣政府所擔心的不應該是技術外流的問題,而是如何有效開放封測企業西進大陸搶單,為公司挹注營收,並鞏固台灣封測產業全球第一的地位,而這也將是台商西進之路能否成功的關鍵。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