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成功研發4.7吋主動式電晶體印刷技術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8-11-14 00:00
前言:
印刷式電晶體技術誕生了!工研院在新竹國賓飯店的「2008軟性電子暨顯示技術國際研討會」中,展出已測試完成的可彎曲4.7吋主動式有機薄膜電晶體,讓可彎曲、折疊、易攜帶的軟性顯示器商品在未來生活可真正實現。除此之外,工研院也展示紙喇叭、全軟電子紙、軟性壓力感測器等8項技術應用,為深受不景氣影響的台灣電子產業,開啟跨入下世代電子產業的新商機。

工研院電光所詹益仁所長表示,軟性電子技術是跨入新世代電子技術的起步,工研院繼去年發表的軟性觸覺感測器及國內首顆全印式之軟性整流器後,今年更以印刷方式產出4.7吋主動式軟性有機薄膜電晶體,突破傳統電晶體限制,奠定未來軟性顯示器真正實現可彎曲、摺疊、輕薄、安全及大面積生產等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看到軟性顯示商品上市。

印刷式4.7吋主動電晶體為一創新技術,採用150℃低溫製程,克服電晶體的傳統高溫製程問題,並已充分掌握最關鍵的可靠度、均勻性及對位問題,更達到商業化的壽命標準,具備未來低成本連續式(roll-to-roll)生產的潛力。已與鑼洤科技電子紙結合,成為國內第一個全軟電子紙,無傳統電子紙沈重玻璃外殼,具有捲折多次、可彎曲、輕薄特性。

這項技術將在第四年舉辦的2008國際軟性電子與顯示技術研討會(ISFED)發表,該研討會是國內首創結合軟性電子與顯示技術的國際盛會,每年都有超過300餘位歐、美、亞及國內軟電技術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軟性電子及顯示器的研究發現及最新進展。開幕首場專題演講由三星Byeong Cheon Koh執行副總經理揭開序幕,發表「MEMS技術在軟性電子的應用」專題演講。他指出,近年來軟性電子以可彎曲、低成本及易於應用等特性而成為熱門技術,尤其是未來具有製作為大面積軟性電子、軟性顯示器、健康照護或日常生活等方面應用,但現階段仍有許多技術挑戰有待克服。奈米及微機電技術正是協助軟性電子應用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對軟性電子發展具有極大影響。

國內面板大廠友達光電黃偉明處長在「TFT顯示器的技術潮流及新應用」的專題講題中表示,現今面板已朝向多功能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因為網路、通訊及娛樂等多媒體數位功能蓬勃發展,觸控式螢幕、高對比、高亮度、高解析度及低耗電等功能也成為面板的基本需求。以日本第一大尖端科技開發機構著稱的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AIST)光電中心Kiyoshi Yase副主任在「軟性顯示器的印刷式薄膜電晶體陣列技術」專題演講中表示,從各大廠陸續發表的e-BOOK及e-Paper來看,可彎曲、輕薄的顯示器仍是未來顯示器發展趨勢,因此,顯示器用的電晶體也勢必走向印刷式生產,AIST已研發出利用微奈米技術製作的印刷式薄膜電晶體,將可在e-BOOK及e-Paper上使用。

各項創新成果說明如下:
感應百分百—賽車座椅壓力感測器,利用類似報紙印刷的網印技術製作的軟性壓力感測器,可彎曲、大面積感測,更可以運用在不平整表面,與物體完全貼合,如在賽車座椅內,因賽車急速轉彎,依據人體擺動線條及坐姿緊密貼合,適時提供充氣保護,加強賽車手安全保護。此款軟性壓力壓測器,結構簡單,感應誤差極小(<2.5%),優於國外3~7%,具有「人因感測器」潛力,能和人進行互動,未來可整合在家用電器、醫療設備及汽車等。

水與油墨共舞的顯示器--全球第一個大尺寸的電潤濕顯示器(Electrowetting Display,EWD),結合工研院的表面處理與噴印式技術及元太的主動式玻璃基板完成的雛型面板,為6吋單色,較市面上的1.8~2.5吋的小尺寸為大。該顯示器運用油墨與水不相溶特質作為顯示介質,由於顏色切換反應快,適合用來播放動態的影像,如可攜式的多媒體顯示器、大尺寸軟性電子看板、彩色式電子書、數位相框及電子標籤等。此一面板能和現有的玻璃面板製程相容,製程簡單及成本低,具有快速量產的潛力。

真實呈現--高解析度瞻固醇顯示器,以卷對卷(roll-to-roll)的連續式製程產出的可彎曲單色顯示器,運用一片塑膠基板的膽固醇液晶顯示器,厚度不到一公分,相當輕薄,寬度為3.5吋,目前已研發出300dpi高解析度的顯示器,未來可應用在單色肖像、可回收通行證上。

觸覺感應陣列--電阻式多點觸控技術,可運用在筆記型電腦的觸控面板上,具有能隨意以物品作觸控感應,與傳統電容式觸控必須以特殊導體作觸控感應為優,該感應陣列是應用高分子材料(PI)合成,經由印刷方式製作,具有成本低及方便量產的特點。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