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USB 3.0來了!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8-12-10 00:00
前言:
經過了一年多的好奇等待,USBIF終於正式發布了USB 3.0。這個全新的3.0介面在傳輸速度上大躍進,由原本的480 Mbits/s,大幅躍升到5 Gbits/s (625 MB/s),還大於先前所宣示的十倍速目標。

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這是一種在電腦上很常見的匯流排規格。自1996年,USB1.0發表之後,USB逐漸成為計算機裝置連接週邊的主流連接方式之一。這個標準由USB開發者論壇(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負責USB標準制訂,其成員目前包括HP、Intel、Microsoft、NEC、TI和最近剛由ST與NXP合資成立的ST-NXP Wireless。USBIF是一個非盈利組織,主要的活動在推廣、行銷USB標準,並維護規格及認證程序。

自IBM PC於1981年進入市場之後,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其相容個人電腦已經成為個人電腦的主流,其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開放性的匯流排規格,可以彈性的連接各種不同的週邊。然而彈性也帶來頭痛的問題,可用在PC主機上的介面,在當時就有串列埠、並列埠、遊戲埠、鍵盤埠(PS/2)、ISA、ATA、SCSI……等各式各樣的接頭及接線,不但讓使用者感到困擾和不便,在電腦及週邊的軟硬體設計上也是一大負擔。因此,PC產業的業者亟思有一速度夠快、介面夠簡潔、數量擴充容易,而設計層次清楚且關聯性低的新匯流排介面。因此於1995年,USBIF成立,並於次年正式推出USB 1.0規格。2001年,為了與IEEE 1394競爭,再推出速度更快的USB 2.0。

USB並非一開始就遙遙領先,同時期的IEEE 1394規格曾經是強大的競爭者。相較起來,IEEE 1394的速度規格較高,又繼承了SCSI的指令架構,對CPU的負擔也輕,一度足以在高速週邊上成為替代方案。然而,由於IEEE 1394開發聯盟內部對製造授權定價的糾紛,延誤了此技術在市場上的推廣時機。聯盟內許多公司也是USBIF的會員,由於此糾紛,他們開始轉而重視USB 2.0。同時在制定規格時,硬碟價格愈來愈便宜,SCSI裝置也因為改採差動式信號,而使性能有了飛躍的提昇,加上USB 2.0及時推出,由於採用USB 2.0來開發較為便宜,速度也尚且夠用,因而擊敗了IEEE 1394,成為了外接電腦硬碟(包括後來的快閃記憶體行動碟)及其它周邊裝置的最常用介面。

在USB 2.0發布至今,電腦週邊及環境的變化很大,大容量的隨身儲存裝置(如外接式電腦硬碟、快閃記憶體行動碟)興起,隨身的多媒體裝置(如攝影機、數位相機、可攜式媒體撥放器)也內建USB做為傳輸介面,甚至有不少手機不但以USB做為傳輸介面,還做為充電介面。多媒體規格也不斷升級,看一部電影從原本只要二張CD-ROM,到一張DVD ROM,在升級到高畫質影像之後,會需要一張Blu-ray Disk,容量高達25GB,如此一來,透過USB 2.0傳送一部高畫質電影,將花費高達15分鐘! 

USB3.0 正式發布
在11月17日,經過了一年多的好奇等待,USBIF終於正式發布了USB 3.0。讓我們來看看全新的3.0介面有什麼特點:

* 傳輸速度躍進:由原本的480 Mbits/s,大幅躍升到5 Gbits/s (625 MB/s),還大於先前所宣示的十倍速目標。
* 新的速度模式:如同USB 2.0以新增高速模式來提升規格,USB 3.0新增了超速模式 (SuperSpeed mode)。
* 傳輸路徑:原來的四線式纜線已無法提供速度躍升所需的電氣特性,因此再外加6條信號線做為超速模式專用的資料傳輸通道,共5個信號。表 1:USB3.0傳輸率有多快看比較就知道.
* 使用屏蔽雙絞線:規格新增的6條信號線與之前版本的那組略有不同。之前的資料線沒有屏蔽,新的6條信號線分成2組,各有一對雙絞線,各加上一條信號地線之後加以屏蔽,以加強EMI的能力及信號完整度。線材的線徑只定義出範圍,並非指定值。此外,適用於USB 3.0的纜線,外皮內側的編織網屏蔽是必須的。
* 電源電流提高:USB 3.0的電源電流VBUS,在超速模式下,使用在高功率裝置時最大可以提供900 mA,低功率裝置也增加到150 mA (USB 2.0時為 500mA/100mA)。
* 電纜長度:雖然在規格中並沒有定出最大長度,但考量到電源電流VBUS使用的銅線上限為20AWG(AWG是美國線徑規格標準),以USB 2.0的規格來看,500 mA必須能夠傳送5公尺。根據歐姆定律,電流加大到900 mA,傳送距離應該會減少才對,所以之前外界的推測都是以為會縮短到3公尺。不過依規格中的範例來推算,最大長度仍可到5公尺,原來是電壓落差(voltage drop)由原先的125 mV加大到171 mV。換句話說,接出去的USB裝置最低動作電壓已經變了,由4.4 V下降到 4.0 V,在超速模式下,USB裝置的電源條件將更為嚴苛。

* 連接器:其實,超速模式下,改變最明顯的就是連接器。基於市場的經驗法則,使USB必須緊守「向下相容」的法則,因此,如何在原來就很緊緻的連接器上再塞入5個信號,就成了連接器設計廠商很大的挑戰。由公佈的規格,我們可以看到標準A型的連接器以很漂亮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原來的標準A型插座使用4個彈片,新插座不變,但在前端再加上5個稍微下凹的接點;原來的標準A型插頭使用4個接點,新插頭不變,但現在是在後端再加上5個彈片。如此一來,我們可看出標準A型的插座和插頭,在外型上幾無改變,因此,常見將標準A型的插座緊密相疊或並排的設計,幾乎不受影響。至於標準B型及微型(Micro type)的連接器,解決方式則比較單純,只是簡單的疊上(標準B型)或並排(微型)一個5接點連接器。此外,在新規格中,並未定義迷你型(Mini type)的連接器,這可能意謂者微型連接器將在未來全面取代迷你型連接器。

速度提升10倍
這次的規格更新,最讓人好奇的就是如何能將速度提升10倍。USB 3.0增加了5個信號,做為超速模式的高速資料路徑。由規格可以看出新路徑的特點:
* 增加了SSRX+/-及SSTX+/-兩組差動信號。不同於D+/-這組信號是用類似LVDS的,帶直流準位的信號,SSRX+/-及SSTX+/-都是以電容隔離直流準位之後的交流差動信號。另外,SSRX+/-及SSTX+/-兩組差動信號的方向是固定的,不同於D+/-這組信號是半雙工模式。這樣的信號特性可以在最近發展出來的一些串列介面上看到,如PCIe與SATA。

* 新的差動信號所載的資料經過8B/10B編/解碼。這種見於Ethernet 100TX編/解碼的方式,後來也見於PCIe、SATA與DisplayPort等串列介面。相較於D+/-這組信號只單純使用NRZI編解碼,8B/10B編/解碼可使資料頻寬再增加25%。

要注意,由於USB在產業界中是一個成功的規格,相關產業鏈中的投資與設備已經十分龐大。因此在10倍速這樣革命性的宣示下,新規格的技術其實十分保守。USBIF巧妙的運用市場上類似的規格,如PCIe與SATA,達成速度提升的要求,但這兩個規格都是市場上成熟的規格,都經過許多實證和修正,相關的實作技術與量測技術也已完備,大大降低了進入市場的難度。

隨著標準的發布,各家上游零組件廠商已紛紛提出展示元件,主要的測試儀器大廠也很快就提出新的量測儀器進程(有些廠商甚至已經有基於PCIe與SATA的過渡量測方案)。但規格向來是以機構、電子規格先行,軟體部分的架構固然也包括在內,但細節部分則正在努力之中。例如主控端控制器介面(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HCI),原來USB 2.0高速模式對應的是EHCI,現在Intel在今年8月中旬才發布xHCI 0.9版草案,做為USB 3.0超速模式對應的主控端控制器介面規格,且目前僅知Intel會在今年第4季(就是最近)發布xHCI 0.95版草案。一般預期,真正符合USB 3.0超速規格的產品原型要到2010年的展覽上才看得到。

未來數位環境最重要的傳輸介面
儘管目前全球籠罩在一片不景氣的陰霾之中,新的USB 3.0規格可能不會很快的全面普及,但相較於其他規格幾近革命性的痛苦升級,USB 3.0可說是善用市場上已經成熟的技術加以包裝,使USB規格輕鬆晉升到Gbit等級的傳輸規格。配合新一代的高畫質視訊規格及光碟規格的確立,USB 3.0將順勢在2015年之前成為使用者的數位環境中最重要的傳輸介面。

作者為本刊技術顧問,email:maxwell.hwang@gmail.com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