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新聞 >
 

MIC調查:臺灣地區AI發展以三大技術為主

本文作者: 資策會       點擊: 2020-06-10 13:01
前言: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6/1~6/10舉辦第33屆春季線上研討會《蓄勢》,針對2020年MIC規劃的10大垂直新應用領域中的《人工智慧》議,分別從AI技術發展、臺灣地區產業應用現況,與非接觸式人機介面(UI)應用商機與技術布局,看人工智慧發展趨勢。
 
 臺灣地區AI發展以三大技術為主 落地將是AI未來焦點趨勢
 資策會MIC調查臺灣地區「產業AI」與「AI產業」企業與新創,發現目前技術發展前三名以「數據推理推論、電腦視覺、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為主,並以2016年AlphaGo事件為分水嶺,可發現技術發展雖以「數據推理推論、電腦視覺」為主,但2016年以後成立的臺灣地區企業,排序第三的發展技術轉變為「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而非2016年以前成立企業的「資料擷取、標記或維運平台」。投入領域差別也顯示在企業AI應用領域趨勢,其中發展「跨領域應用」仍為主軸,驅動AI落地到各行各業產生效益。此外,醫療健康、行銷與媒體,也成為各企業應用AI的新興重點領域。
 
 觀測AI發展趨勢,資策會MIC韓揚銘資深產業分析師表示,有四大關鍵議題值得注意。一,「AI落地」將是未來產業焦點,而落地後開啟的「後AI時代」,將帶來AI模型部署與監管、版本控制更新等挑戰,並驅動一波AI管理商機,當企業運用AI的情境愈多,愈需要良好的營運管理機制。二,落地前「效率」問題需要被解決,目前已有國際大廠開始透過晶片效率提升、分散式運算架構、使用剪枝技術讓模型最佳化、針對不同應用提供效率或推論程式改良,以加快推論與訓練時間、以迷你模型幫助落地等方式來提升效率。另外還有AI模型資安議題,如何管理模型不被汙染以至於出現錯誤判斷結果,以及國際各國開始討論AI合規議題,皆需要後續觀察。
 
 非接觸式UI技術布局大戰 AR/MR發展後勢看漲
 
 隨著AI與感測技術發展帶動終端載具軟硬體升級,未來「非接觸式UI」發展值得關注。資策會MIC透過美國專利技術布局,觀測非接觸式UI動態,目前語音UI技術仍以說話者辨識、聲紋認證為主,可有利於電商、金融等行業辨識客戶身分與打造個人化服務,不過聲紋認證專利技術偏少,目前仍存在技術缺口;視覺UI部分,布局熱點開始延伸至電子設備識別、3D模型或影像操作、影像分析-運動分析/決定位置或物件、通信控制等,資深產業分析師林巧珍解讀,充分顯示為AR/MR應用鋪路的意圖,除此,手勢UI也因為AR/MR應用發展獲得二度崛起的機會,技術布局重心也逐漸移至圖像捕獲、影像分析、建立3D模型與影像操作。
 
 資策會MIC指出,當終端載具被賦予更多感知能力,使用者將可透過手勢/動作、語音、視覺甚至腦波來與機器互動,資深產業分析師林巧珍表示,非接觸式UI將可催生更多智慧產品,造福全球廣大慢性病、視障/聽障與殘疾人士,上述的剛性需求,將提供更多中小型、無龐大研發資源的競逐者有機會躍升獨角獸;除此,未來3~5年AR/MR技術與應用的活絡趨勢值得關注,目前雖然不同UI仍各自開發,但預期未來將走向相輔相成與合體升級。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