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面對全球2050淨零排放趨勢,產業透過能源轉型符合ESG與綠色供應鏈規範,並降低碳關稅影響,已成為全球各行各業面臨的重大挑戰,更是台灣科技產業未來商機。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TwIoTA)表示,發展新能源與再生能源已成國際共識,包含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深層地熱、生質能、氫能等,都是淨零排放綠色能源選項,如何讓新能源技術與產業應用/需求相結合,不僅能提升廠商營運能源韌性,並將帶來可觀商機。此外,為降低交通運輸碳排量,各國政府透過新能源載具導入策略,並透過各類措施與技術減少碳排,不僅成為各國重要產業政策,更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跨協會、跨聯盟、跨產業開發新能源載具減碳商機 五大協會同台簽署合作備忘錄
由於淨零排放要跨域合作方能實現,並讓新能源應用成為台灣產業發展的新助力,因此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wIoTA)王其國理事長、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陳建斌常務理事、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THFCP)林若蓁執行長、台灣電池協會(TBA)楊敏聰理事長、台灣綠能協會(ge)李泰安理事長等五大協會代表,於11月22日假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在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施振榮榮譽會長的見證下,同台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並在台北市電腦公會(TCA)協助下,共同辦理「展望台灣新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深入探討台灣產業發展新能源跨域應用商機,迎接ESG減碳未來趨勢,現場反應十分熱絡!
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陳建斌常務理事致詞時表示,TADA協會是由力晶集團黃崇仁總裁所推動,希望台灣資通訊產業整合相關力量,與電動車、自駕車相關產業相結合,進入台灣下一個兆元行業。以今年新車銷售來看,新能源車已經提升到將近20%市場占有率,中國大陸今年更是每銷售三輛新車,其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預估到2040年,有60~70%的車子會是新能源車,所以成長力道是相當巨大的,希望能透過跨協會、跨聯盟的合作,讓台灣資通訊產業,未來可以在新能源車與自駕車產業占有一席之地。陳建斌也提到,TADA協會在COMPUTEX 2023,邀集了力積電、和碩、公信電子等廠商籌組汽車科技主題館,展示台灣在電動車與自駕車的方案,獲得國際買家一致好評,吸引到多家全球汽車集團與Tier 1供應商至主題館參觀與商談,因此COMPUTEX 2024也將持續籌組主題館參展,歡迎大家共同參與。
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王其國理事長致詞時指出,TwIoTA協會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半導體各種零組件,到上游的軟體硬體,下游的終端市場,都有所著墨,希望能與各界合作,往新能源方向努力,因為新能源是全世界發展的重要方向。舉例來說,協會近年來協助執行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再生能源電力系統自動化相關核心標準調和與草案研擬」計畫,對於包括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氫能等在內的再生能源併網之供電可靠度、自動化監控調度及保護能力等,有所貢獻。另外一個實例是,由於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因此協會在2017年,就與大陸通標協簽訂兩岸車聯網標準制定合作備忘錄,帶領台灣廠商前進大陸市場;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在2023年6月提出「車能路雲」融合發展,更是首度將新能源汽車納入車聯網標準體系當中,因此協會將持續帶領廠商拓展大陸新能源車商機。
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林若蓁執行長,同時也是台經院研究一所副所長致詞時表示,過去十多年,都在進行氫能燃料電池與淨零排放應用研究,並且串聯三電系統與產業鏈。2050淨零排放是全世界的目標,台灣是2030年要公用大客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要新售小客車全面電動化,若以目前政策情境,還是無法達到交通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目前在聯盟裡面,已經有超過70家燃料電池上中下游廠商,產業鏈已經存在,而且都是台灣企業,因此希望透過簽署MOU的方式,跟相關產業協會進行合作,甚至未來可以提供交通部門淨零排放解決方案。
台灣電池協會楊敏聰理事長致詞時點出,新能源應用與相關產業發展會是台灣下一個護國群山,台灣在過去這幾年,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是風起雲湧,電池協會是由台灣做電池材料相關業者所組成的。近年來中國大陸電池產業蓬勃發展,其實背後是台灣電池業者的協助,因為中國大陸有很好的市場,再加上政策面願意給很好的措施,所以在過去五年、十年之間,中國大陸電池產業發展迅速,而後面有很多開創者或技術者是來自台灣。楊敏聰指出,透過跨領域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因為電動系統的發展,前段是電化學,後段是機電甚至是IoT技術,台灣有很好的半導體產業,台灣有很好的資通訊產業。能夠讓這些電動化載具、儲能系統應用的電池系統更安全、更容易管理、更有差異化,也更具有競爭力,而這也是跨領域合作的意義。
台灣綠能協會李泰安理事長致詞時說明,不少台灣廠商對於大陸電動車快速發展非常感興趣,以2013年就在大陸協助電動車三電發展的經驗來看,在政策面上,大陸是非常有執行力,台灣比較弱的地方,就是政策面的制定比較沒有一貫性。以電動巴士為例,台灣有不少業者已經在政策補助下購入電動巴士,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充電,顯示出有些政策需要有跨領域、跨部會的考量才會比較完整。李泰安指出,台灣未來在新能源產業的機會是水平整合。大陸廠商擅長的是一條龍,所有的一切都是做大宗量產的動作,壓低價格,做垂直性的整合,但垂直性整合的結果,不代表每一個零組件都很強。台灣廠商擅長的是水平整合,如果能透過跨領域的整合,台灣可以在很多領域上的關鍵零組件上具有優勢,如此一來,就能夠讓技術來自台灣、生產來自台灣、設計來自台灣,讓台灣廠商在新能源產業上有發揮空間。更希望台灣的民間力量可以整合起來,配合林若蓁理事長的研究機構,可以提供更好、更具體、整合性更高的產業建言,讓政府可以有更好更完整的產業推動政策。
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施振榮榮譽會長致詞時表示,「今年我79歲,至今仍持續投入創業,尤其在今年更投入電動車與零碳排船領域,都與新能源有關,希望替大家探礦及試採礦。」並預言,未來台灣有機會由「能源進口國」轉型成為「能源技術出口並在當地生產」。施振榮指出,相信在台灣的科技基礎與能量上,只要長期持續投入累積,要從能源進口國轉型成為「能源技術出口並在當地生產」,五年的時間可以看到雛形,十年的時間可以初具規模,二十年的時間就能成為能源技術輸出大國,但累積台灣在新能源領域的新核心能力,需要很長的時間持續投入才可以看到成果。此外,巿場是創新的龍頭,亞洲未來將是世界最大的巿場,只不過需要時間,台灣也要利用時間來累積新核心能力,短則五年,長則一、二十年才能看到初步成果,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在國際巿場取得領先的地位。
專家分享氫能x鋰電池x儲能實作案例 為企業找出ESG規範最佳解方 為產業探索新能源商機
淨零排放與ESG規範是台灣產業出口必須面對的課題,已有不少台灣業者率先投入新能源技術及應用領域開發。在台北市電腦公會協助下,五大協會22日合作辦理「展望台灣新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探討新能源商業應用可行商機。論壇邀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洪于展分析師、有量科技柯玨宇副技術長、格斯科技張忠傑董事長、彩碤新能源陳玲君副總經理、中興電工機械陳建豪策略長、創揚科技李泰安總經理等多位新能源專家,分享氫能x鋰電池x儲能實作案例,不僅為企業尋找符合ESG規範與運作情境的最佳解決方案,更為台灣產業探索在新能源應用領域中,台灣科技廠商未來技術開發方向與跨業合作策略,現場與會人士反應與產業交流可說是十分熱絡!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洪于展分析師在「全球新能源車輛減碳商機 - 氫能源電動車發展戰略」演講中點出,全球道路運輸年碳排60億噸,2030年歐盟新能源載具占比要到60~100%,至2050年間,每年將在相關產業花費3.4兆美元,因此在淨零經濟中,低排放汽車與卡車將擁有道路使用權,勢必造成相關產業工作變動。2022年全球氫能電動車銷量為20364輛,年增15%,韓中美三大市場占比超過八成,銷售冠軍為韓國現代汽車。洪于展指出,考量到燃料電池成本與市場規模關係,對於公路運輸業者來說,純電動車無法符合長途/重載車的需求,因為電動車的電池淨重會大幅降低有效載貨量,氫能反而能解決載重問題,因此商用中大型氫能電動車成為淨零運輸最佳選擇,而且每年約有270~300萬輛需求。由於達成淨零需求需仰賴綠氫,短期政策補助氫能源價格將影響終端應用發展。
有量科技柯玨宇副技術長在「台灣鋰電池的發展與運用現況」演講中表示,政府2050政策要求2040年電動車/電動機車市售比要達100%,不僅讓電池芯廠商在市場上獲得支持,更能擴展到大眾運輸工具電動化、再生能源儲能與電力服務等場域。然而不同使用情境下,對於電池芯的技術規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有量科技也針對不同場域設計出不同電池芯,包括電動二輪使用的快充耐高溫SC電芯、電動大巴用/大型交通載具用的快充高效能NH系列電芯、儲能的長壽命低溫升AM系列電芯、無人機用的高功率長壽命翔隼電芯等,都是針對不同環境與充放電需求所設計的不同電芯產品。柯玨宇認為,在2050淨零轉型的國家策略中,好的國產電芯可以作為戰略物資來考慮,因為能協助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建立,協助大眾運輸載具電動化,並且讓相關新能源應用能有國產化選項。
格斯科技張忠傑董事長在「新能源生態發展與應用」演講中,說明生活電動化及無碳化是未來能源生態樣貌,而烏俄戰爭也讓世界各國感受到因為燃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能源危機,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也帶來國際新能源競爭,雖然台灣民眾在台電、中油虧損數千億補貼下感受不深。而台灣在淨零轉型策略中,不僅需要大量設置儲能系統作為再生能源搭配使用,新世代電動載具也將持續使用大量鋰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張忠傑表示,從鋰電池技術發展的路徑來看,液態鋰電池所能實現的能量密度已逐漸接近極限,固態鋰電池將是鋰電池發展必經之路,因此格斯科技與工研院、中研院等機構合作開發半固態電池與固態電池,預計2024年中將獲得階段性成果。
彩碤新能源陳玲君副總經理在「台灣氫能巴士的推動與發展」演講中,說明彩碤新能源是台灣第一家發展重型氫能載具的公司,因為氫能載具的優勢包括:加氫時間短營運容易調度、能源效率續航強、移動加氫成本低、燃料電池堆壽命達三萬小時、儲氫量永久不滅、電池白金觸媒回收技術成熟等,而這些是純電系統所無法比擬的。彩碤是台灣首家也是唯一自主實現氫能電巴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成功的廠商,首次使用大功率動力型燃料電池發電驅動國產自製驅動模組,並具備電巴車身骨架設計與整車模組組裝能力,已完成原型車設計,進行驗證中。陳玲君認為,未來使用綠色能源的大眾運輸與貨運,重型氫能載具會是最佳解決方案,涵蓋市區型氫能電巴、城際型高速電巴、氫能動力接駁船、輕軌動力氫能化、氫能貨卡商用車、氫能垃圾車、貨櫃移動加氫站、定置型氫能發電等產品。
中興電工機械陳建豪策略長在「全球氫能載具應用現況」演講中,表示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得氫能者得天下」這一句話,說明了石化業者對於氫能的期待,包括日本、美國、印度、中國大陸都發布了新的氫能產業推動政策,因為氫能具備去中心化、零碳排、儲存且攜帶方便等三大特性,因此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陳建豪指出,2023年是台灣氫能起飛年,中興電工旗下的恆星氫能也從台灣氫能燃料技術出發,建立台灣唯一燃料電池量產線,具備高系統耐用度、低製造成本優勢,並且同時具備兩輪、三輪、四輪電車生產能力,也建立台灣唯一完整燃料電池設計開發量產測試程序。恆星氫能兩輪機車系統已可量產,並與中油策略合作,在加油站布局換氫氣罐設備;三輪氫能電動機車獲得印度市場興趣;氫能燃料電池發電機已送樣客戶,並聯可做為工業使用;同步布局四輪燃料電池車和氫能巴士,可依照客戶需求設計客製化氫能載具。
創揚科技李泰安總經理在「綠能/儲能/電動車三電最新技術趨勢分析」演講中,以最熱門的太陽光電儲存為案例,使用併網型儲能系統調節太陽能電廠多餘發電量,並按台電公司的調度原則於日照不足時間,於傍晚或夜間將儲能電能釋放到電網中,說明綠能與儲能系統合作運作方式,也同步分享台電第一個商轉的IEC 61850通訊架構能源管理系統。電動車普及是未來政策,由於電動車充電需要大量電能,既有電網可能無法全面支應,因此可透過儲能系統,作為電動車充電用儲存設備,並在電動車充電時使用,進而減輕電網電力負載壓力。針對最新綠能技術方面,李泰安除了分享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能與潮汐能最新進度外,也提到現有的太陽能發電可以透過以下技術進步,包括使用高效率太陽能板材料,如鈣鈦礦、高效半導體;使用智能追蹤系統,最大化太陽能收集效率;整合備用電源,以提供全天候電力供應;提升太陽能板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應用智慧微電網技術,以分布式能源系統取代傳統集中式電廠;將水(海)上型太陽能電廠/魚電共生/農電共生/建築物結合太陽能BIPV系統,以複合式方式增加太陽能應用情境。
參考圖說:跨域開發新能源載具減碳ESG商機,五大協會22日同台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左至右依序為:台灣綠能協會李泰安理事長、台灣電池協會楊敏聰理事長、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陳建斌常務理事、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施振榮榮譽會長、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王其國理事長、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林若蓁執行長。
參考圖說:跨協會、跨聯盟、跨產業開發新能源載具減碳商機,五大協會22日合作辦理「展望台灣新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由左至右依序為:有量科技柯玨宇副技術長、中興電工機械陳建豪策略長、台灣綠能協會李泰安理事長、台灣電池協會楊敏聰理事長、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陳建斌常務理事、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施振榮榮譽會長、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王其國理事長、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林若蓁執行長、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李博榮執行長、彩碤新能源陳玲君副總經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洪于展分析師。
「展望台灣新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
時間:2023年11月22日(三) 下午13:30 - 17:30
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3樓)
主辦單位: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ASVDA)、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wIoTA)、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THFCP)、台灣電池協會(TBA)、台灣綠能協會(ge)
協辦單位:台北市電腦公會
論壇議程:
時間
|
議程
|
講者
|
13:30-14:00
|
報到
|
14:00-14:30
|
主辦單位致詞
|
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 施振榮榮譽會長
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 陳建斌常務理事
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發展協會 王其國理事長
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 林若蓁執行長
台灣電池協會 楊敏聰理事長
台灣綠能協會 李泰安理事長
|
14:30-14:50
|
簽署合作備忘錄及合影
|
14:50-15:20
|
全球新能源車輛減碳商機-氫能源載具發展戰略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 洪于展分析師
|
15:20-15:40
|
台灣鋰電池芯的發展與運用現況
|
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柯玨宇副技術長
|
15:40-16:00
|
新能源生態發展與應用
|
格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張忠傑董事長
|
16:00-16:20
|
台灣氫能巴士的推動與發展
|
彩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陳玲君副總經理
|
16:20-16:40
|
全球氫能載具應用現況
|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陳建豪策略長
|
16:40-17:00
|
綠能/儲能/電動車三電最新技術趨勢分析
|
創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泰安總經理
|
17:00~
|
自由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