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策略&營運 >
 

Cadence:多元應用帶動客製化晶片,3D-IC 微觀聚焦電晶體層級!

本文作者:任苙萍       點擊: 2023-09-11 21:25
前言:
 
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 是貫穿整個晶片生產流程、引領電子與半導體產業前進的火車頭。從運算軟體 (Computation Software) 起家、迄今邁入第三十五個年頭的益華電腦 (Cadence),因應時代變化,如今觸角已擴及晶片設計與驗證、多物理系統分析、人工智慧/機器學習 (AI/ML)、3D-IC 等全流程的設計解決方案。

Cadence 資深副總裁暨數位與簽核事業群總經理滕晉慶 (Chin-Chi Teng) 觀察,半導體在歷經幾年健康成長後,今年因為庫存調整等因素,是相對艱困的一年。然而,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仍看到一些令人振奮的成長曙光;新一代產品研發通常須耗費數年時間,全球半導體公司的設計活動依然活躍,並援引市調數據預估:2030 年全球半導體市值將問鼎 1 兆美元大關,約當是現有規模的兩倍、也意謂還存在翻倍成長的潛力!值得留意的是,在此之前,2027 年來自於全世界系統公司的市場總額將來到 3 兆美元,無疑是一塊活力充沛的分眾市場。
 
照片人物:Cadence 資深副總裁暨數位與簽核事業群總經理滕晉慶 (Chin-Chi Teng)

應用百花齊放,激勵系統公司投身客製化晶片行列
事實上,這樣的趨勢早已先行反應在 Cadence 的營收表現上:目前有 45% 是由系統公司所造就。滕晉慶透露,不同於過往通常只有一股「階段性」的主要推力在驅動市場,當下是呈現多頭馬車態勢,5G 通訊、超大規模運算 (hyperscale computing)、無人車、AI/ML、工業物聯網 (IIoT) 等諸多應用百花齊放,AI 更是當紅炸子雞,伺服器、晶片設計及相關基礎設施皆亟需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襄助,也是業界十年一遇的成長動能;而 Cadence 在先進節點、核心基礎演算法及 AI 賦能等三大面向擁有優勢。

滕晉慶說明,世界正以飛快的步調行進著,數以億計的智慧手機、社交軟體、網站、邊緣裝置,每分每秒都在收集數據;在資料的數量與種類都有巨大成長的背景下,將高度仰賴運算、通訊技術等創新,成為敦促半導體產業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激勵越來越多的系統公司投身客製化晶片行列,以求垂直整合、更有效率地分析新型態的數據,谷歌 (Google) 的 TPU (張量處理器) 及用於視訊加速的專用晶片 (ASIC) 即是經典,Cadence 的多年合作夥伴特斯拉 (Tesla),更是車用、AI/ML 晶片多方並進,此類客製化晶片是一全新的機會之窗。

內外兼修,JedAI 打造「晶片到系統」生成式 AI 解方
另一個亮點是「超越摩爾」(More than Moore) 的 3D-IC 晶片設計,已有許多廠商選擇擁抱 3nm 製程。滕晉慶認為,晶片設計、系統創新、無處不在的智能 (用於收集數據) 三者,是由內而外的三個同心圓關係,彼此不斷正向循環推動需求,自動駕駛就是一例,而數學與電腦科學是其根本基礎;Cadence 挾此運算軟體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成多項矽智財 (IP) 及 Core EDA,同樣邏輯也能應用在系統和數據層面;神經網路 (NN) 說穿了其實就是矩陣乘法的應用,經驗豐富的 Cadence 正嘗試將其用於生物模擬,並宣示將以 EDA 業務為核心、向外擴展到周邊領域。
 
圖1:Cadence 營運策略概觀

滕晉慶指出,現階段在最新面積 1 吋X1 吋的晶片上已見集成千億個的電晶體,預估未來數年內,同樣面積更可容納1 兆個電晶體!硬體效能上看十倍,亦可望實現更複雜的軟體功能,晶片及系統設計的複雜度陡升不難預料,重點是:研發人力不太可能隨之十倍成長……,於是,自動化設計工具的重要性亦可想而知,舉凡手動繪製電路、以電晶體為單位的 RTL (暫存器傳輸層級) 語法、以元件為基本單位的 Cell-based 設計到 RTL 的再利用,皆可借助自動化工具代勞,使生產力大幅揚升十倍以上!讓工程師將心力專注於更先進、複雜的產品研發工作。

結合 AI/ML,將揭開 EDA 新時代!滕晉慶介紹,Cadence 的 AI 策略有兩個方向,內外兼修:一是 ML Inside,以 AI 技術改進 EDA 演算法;二是 ML Outside,根據除錯結果及對設計的理解去開始下一次執行,藉此解決最耗時費力、且幾乎取決於工程師素質優劣的工作環節。他主張,新世代 EDA 目標是將單一運行的設計環境轉變成多運行、多工具協作的設計環境,利用大數據平台強化學習,從每次設計數據中、自動為下一次運行優化決策,以大量節省人力工程及除錯時間,「JedAI」(Joint Enterprise Data and AI) 大數據平台便是由此誕生。

SoC 拆分成 Chiplet 再以 3D-IC 封裝,蔚為風潮
JedAI 網羅的 AI-driven 設計平台包括:數位設計的 Cerebrus、類比/客製設計的 Virtuoso Studio、除錯及驗證的 Verisium、電路板設計的 Allegro,以及多物理優化的 Optimality 等,涵蓋晶片至系統的各個範疇,尤其便捷的是,用戶可透過開放式應用程式介面 (API) 使用 JedAI,一項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每次先進技術節點的升級約可提升 10~20% 的 PPA (功耗、效能和面積) 收益,動輒需數十億美元投資,而 Cerebrus 即可實現 5~10% 的 PPA 提升,相較之下,投資報酬率 (ROI) 極具吸引力!現有數百個設計專案已成功試產 (Tape-out)。
 
圖2:Cadence JedAI 平台是一種全面的「晶片到系統」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可將生產力提高十倍,同時優化所有設計領域的系統性能

滕晉慶分享,時至今日,晶片設計已達製造尺寸極限,但尺度微縮的進步卻在放緩,因此有不少業者正評估將系統單晶片 (SoC) 分拆成數個分立元件,再以先進封裝技術加以整合,即近年頻繁引起討論的 3D-IC,手機 DRAM 和晶片的堆疊是典型案例;而大眾耳熟能詳的 IC 設計有轉向 Chip 設計的現象,所謂「再利用」(reuse) 資源也從 RTL 擴及晶片層級。3D 封裝之混合打線 (Hybrid Bonding) 的晶片互連密度要比 2.5D「微凸塊」(µBump) 增加許多,欲微縮尺寸或提升 PPA,最終勢必得微觀聚焦於「電晶體」本身。

3D-IC 電、磁、熱須全方位考量,3D Blox 提供共通語言
滕晉慶解釋,每代 3D-IC 技術革新,都會將間距 (pitch) 減少一個數量級,進而使晶片互連 (Die-to-Die) 密度增加兩個數量級,當然,這也為晶片設計帶來全新課題——最初只須考慮電源完整性 (PI)/訊號完整性 (SI) 等變數,今後將須做電、磁、熱力全方位考量,EDA 的支援不可或缺。Cadence 搶先推出「Integrity」3D-IC 平台將小晶片 (Chiplet) 設計、類比設計、電磁及熱力分析、封裝設計、Die-to-Die IP 等盡皆囊括在內,是達陣系統級 PPA 訴求的利器——特別是應對最為棘手的熱管理。他強調,電晶體模擬屬於非線性,是世界最難的模擬工作之一。

滕晉慶認為台灣產業生態健全,在先進封裝有一定優勢,台積電 (TSMC) 亦帶領成立3DFabric 聯盟——為早先開放創新平台 (OIP) 的延伸;與 TSMC 緊密合作多年的 Cadence 因產品線完整,對於其新近推出的 3D Blox (一種硬體描述語言) 亦貢獻卓著,也是業界殷殷期盼「工作流程標準化」的第一步!須編寫很長的腳本 (script) 將所有工具連結在一起,不僅耗費大量人力且容易出現大量錯誤,3D Blox 可讓 IC、系統設計、封裝、分析等諸多工具用同一種共通語言溝通,對 3D 架構有完整了解及後續執行依據,對於整體產業進展有很大幫助。
 
照片人物 (左起):Cadence 台灣區總經理宋栢安、資深副總裁暨數位與簽核事業群總經理滕晉慶 (Chin-Chi Teng)、多物理系統分析事業群研發副總裁顧鑫 (Ben Gu)

先進技術節點製程的複雜性呈指數成長
滕晉慶總結:晶片越來越大,要採用先進技術節點製程的複雜性呈指數成長、且非單一維度,將是晶片業者最大挑戰,AI 賦能勢在必行。Cadence 多物理系統分析事業群研發副總裁顧鑫 (Ben Gu) 補充,因為 AI 資料需要預訓練、可能衍生出「設計歸屬性」的問題;顧及設計差異化是客戶端的競爭關鍵,Cadence 決定不在自家產品開發階段做預訓練,而是從零開始、僅交付代碼給用戶,讓他們用自己手上的數據重新調校、建置模型,以避開資料歸屬性及訓練模型專利的爭議,下一步計畫則是協助個別用戶優化專有模型,不必每回都重頭來過。

誠如 Cadence 台灣區總經理宋栢安在日前《CadenceLIVE Taiwan 2023 使用者年度大會》開場表示,生命科學、自動駕駛/電動車、5G/6G、無線/衛星通訊、高速/量子運算、機器人……,這些原本只存在科幻世界的願景,已真實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其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半導體,而 EDA 則是半導體之母!更直言,其中的 E 已從單指 Electronic (電子) 進階為「Essential」(必要、基本) 的境界。隨著晶片設計日趨複雜,EDA 須同時滿足縱向數位全流程 (Digital Full Flow) 及橫向擴展需求,雙向並行,且從系統層面做最佳化。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