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自11/6起,一連舉辦6天「眺望2018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今(11/14)日登場的是農業場次,探討主題為:「農業重點科技產業南向市場商機探索」。
面對市場與經貿的全球化,台灣農業必須轉向產業化及國際化市場需求導向之農業技術研發策略,以利永續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103年度起在「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全球運籌計畫」中以「農業科技產業發展策略分析」計畫委託工研院IEK研究農業重點科技產業的海外目標市場,進行相關的法規、產業結構、市場通路研究分析,並提出發展策略建議。
菲律賓:以台灣機能性飼料優秀研發能力開拓鬥雞市場
菲律賓在2016的經濟成長表現亮眼,是東協市場中近年備受矚目的新星。菲國人口總數達100,981,437人,其中約有12%的人(約1千2百萬人)居住於馬尼拉都會區,為該國最大消費市場,其鄰近的省份也發展成為農產飼養與種植的主要區域,就近提供都市人口所需。
菲律賓因國土相對破碎,後院飼養仍是主要的飼養型態。以養豬業為例,根據菲律賓農業部2016年的統計資料,有64%為後院飼養,而商業飼養占36%。在飼料添加物的使用法規上仍依循著美國制度,目前仍可使用促進性生長抗生素(Antibiotic growth promoters,AGPs)與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含藥性飼料添加物。隨著全球「抗禁」的浪潮,菲律賓簽署並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AMR行動(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開始倡導減用促進性生長抗生素的使用。目前仍在萌芽階段,但市場上已有餐飲、飼料與添加物相關業者注意到此全球趨勢,開始在餐食、飼料配方或是廣告行銷宣傳上標榜無抗生素的使用。
今年6月工研院IEK走訪菲律賓卡拉巴松(CALABARZON)與中央呂宋(Central Luzon)兩大農業重鎮的豬/雞飼養戶、養殖聯盟協會、零售商、飼料廠、貿易商與菲律賓動物局飼料添加主管機關等,針對飼養現況、飼料添加物的使用現況、抗生素禁用的趨勢與影響、益生菌的使用等議題進行深入訪談。工研院IEK觀察,菲律賓的市場開放,國際大廠競爭激烈。
工研院IEK建議,台商進入菲律賓市場的布局策略可以先期透過與具有通路佈建能力的代理商合作,加速取得銷售取可(產品註冊登記),並且在產品行銷策略上,產品外包以英文且西式的設計風格呈現,以符合菲國消費者崇尚進口的消費偏好。在中長期的布局上,則需深耕菲國台商或大型養殖戶合作,共同開拓當地市場;並透過台菲之間商會與交流活動,將台灣具有田間試驗實績的優質機能性飼料添加物推廣至菲國大型商業飼養戶,藉此以團體戰的方式進軍菲律賓,建立台灣品牌。此外,在菲國逐漸朝向禁用抗生素之際,應以菲國在地試驗所累積的實績佐證,擴大通路行銷至大型收購商;並可運用台灣在機能性飼料的研發能力,投入「鬥雞市場」機能性飼料添加物之開發。
菲律賓:動物疫苗產業2017年預估為8,071萬美元
菲律賓全國豬隻在養量約有1,200萬頭,但有64%是後院型飼養、只有36%是商業型飼養,商業型飼養比例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
IEK 2017年至菲律賓田野調查,以訪談豬場施打各種疫苗的習慣和價值等一手資料推估,菲律賓動物疫苗市場約8,071萬美元,其中豬用疫苗市場大約佔從2012年的2,560萬美元,IEK預估2017年將成長到3,175萬美元,大約佔37%。
東南亞市場年輕、經濟發展快速,因而出現兩極化的市場區隔。菲律賓同時存在商業化和後院型兩種豬場即為一例。目前國際大廠在菲律賓均早已佈局,台廠在大型和超大型養豬戶裡將遇到強烈的競爭,後院型養豬場的用藥習慣則難以培養,恐難期待這層市場需求出現大爆發。然而,在大型商業和後院型養豬場中,存在著大量的中小型養豬場,規模大約在數百頭至千頭之間的顧客群,仍然有許多疫苗需求缺口存在。這些疫苗缺口往往看似沒有需求,但僅需提供檢驗服務、銷售激勵措施即可將潛在需求逼成商機。
工研院IEK建議台商可切入的商機為:
(1) 中小型養豬場的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症疫苗(PRRS)和環狀病毒疫苗二型(PCVⅡ)是市場潛在缺口。在大型商業和後院型養豬場中,存在著大量的中小型養豬場,規模大約在數百頭至千頭之間的顧客群,仍然有許多疫苗需求缺口存在,這些疫苗缺口往往看似沒有需求,但僅需提供檢驗服務、銷售激勵措施即可將潛在需求逼成商機。
(2) 動物用藥批發/零售商在菲律賓扮演影響使用品牌的重要角色。除了大型養豬場是由疫苗品牌關鍵客戶業務人員直接銷售外,其他中小型商業豬場和後院型豬場都深受批發/零售商影響。如何激勵當地銷售通路為已服務,是否提供更好的產品支援、銷售利潤、銷售激勵措施就是關鍵。
越南:低獨、無毒生物農藥產業具潛力
越南近2年之GDP成長皆維持6%以上的高水準,根據資誠《World in 2050》全球經濟趨勢報告,預測越南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之一。到2050年,越南將擠身全球前20大經濟體。經濟成長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隨之提昇,吃得安心也變成民眾關注的焦點,農藥殘留也成為越南人關注的問題。
農業在越南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2016年越南農業產值約350億美元,占全國GDP近20%,並且有多樣農產品在全球出口量及金額中名列前茅。越南政府仍持續追求農業之成長,在2020年農業發展策略規劃中,農業GDP的成長目標設定為2.5~3%,並將稻米、咖啡、橡膠、腰豆、胡椒、茶和水果設定重點作物。為開拓先進國家之巿場,越南政府也已重視農藥殘留問題,以符合農產品進口國之要求。
根據IEK在當地巿場的研究觀察,蔬菜生食是越南飲食文化之一大特色。越南消費者注重蔬菜之農藥殘留問題,安全蔬菜在當地巿場受歡迎,因此安全蔬菜之種植,大大提高了農場使用生物農藥之動機。
國際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的分析指出,2017~2022年越南生物農藥年CAGR達16.54%,高於全球(2016~2021 CAGR為14%)。低毐甚至是無毒的生物農藥在越南農業上之發展極具價值,深具巿場潛力。
越南:農業機械日本是強勁對手,台廠應短中長線佈局
越南以農立國,9千多萬人口其中70%從事農業勞動,是東協主要農業國家。除了紅河與九龍江等平原地形,也有丘陵與高原地形,適用小型中耕機用於除草、鬆土和培土以種植咖啡、茶葉、果樹等,平時大面積的割草與除蟲需使用動力的割草機與噴霧器。
工研院IEK深入當地了解農民對小型農機(割草機、病蟲害防治噴霧機與中耕機)等需求與使用狀況,以及型農機市場國際間的競爭態勢。工研院IEK觀察指出,以日本二手機競爭力最不容忽視、中國大陸新機因零組件耐用性問題而評價相對不高。
工研院IEK建議,台灣業者進入越南市場應發展短、中、長期策略:短期噴霧機與割草機可透過農機代理商了解區域需求,建立銷售激勵方案;中期中耕機設置省級經銷商並擴散台灣經驗;長期中耕機目標市場為大型蔬菜園,可至東協等零關稅國家進口或投資進口。
此外,越南的新型合作社與莊園經濟都面向大規模商品生產方向發展,對小型農機是機會。不過東協免關稅與中越的邊境貿易都是影響因素,亦值得關注。
馬來西亞:穆斯林族群是未來菇類市場主力
馬來西亞人口約3,100萬人,因穆斯林人口眾多,目前亦為全球最大的清真貨品出口國。2015年馬來西亞的人均GDP為9,768美元,在東協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與汶萊,且中等收入家庭約占全國人口的75%;人口年輕加上儲蓄率漸低,消費力在南向國家中較為強大的國家。
當前馬來西亞菇類產業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由於馬來西亞政府的支持與推動,獎勵當地的農民從事菇類生產,國外大型菇場也紛紛至馬來西亞設場,除了瞄準新加坡市場外,也希望透過馬來西亞布局其他東協國家與中東穆斯林市場。
工研院IEK於今年七月至馬來西亞進行深度訪談,拜訪馬來西亞主要的大型連超市和餐飲服務業者,與其生產者和經銷商,發現除了華人族群外,佔有馬來西亞約70%的穆斯林族群日常飲食中對於菇類的攝取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將是未來菇類市場的消費主力。因此在短期策略上,應擴大穆斯林消費市場;中期策略應針對穆斯林消費者所喜愛的菇種進行技術輸出;在長期策略上則應以馬來西亞為生產基地,瞄準東協和其他穆斯林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