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報導 >
 

自動駕駛感知技術再進化

本文作者:編輯部       點擊: 2025-05-16 10:38
前言: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感知協同進化雷射雷達:三維建模的「電子眼」雷射雷達通過發射雷射光束並接收反射信號,構建釐米級精度的3D環境地圖,成為 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核心感測器。目前已經廣泛使用在很多量產車中,其主要應用場景包括:
█複雜城市道路:Waymo的L4 級Robotaxi通過5顆雷射雷達實現200米範圍內障礙物的即時三維建模,識別率達 99.9%。
█極端環境冗餘:蔚來ET7搭載的Innovusion雷射雷達在全黑環境下仍能精准識別行人,夜間橫穿識別率提升至 92%。2025年速騰聚創的半固態雷射雷達成本已降至200美元以下,計畫量產全固態雷射雷達目標成本500美元以內,推動10-20萬元車型普及。
█施工場景防護:小鵬XNGP系統在暴雨天氣中,雷射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達100米,彌補攝像頭失效的缺陷。
毫米波雷達:具有全天候感知能力的毫米波雷達利用 77GHz頻段電磁波穿透雨霧、灰塵,提供全天候的距離、速度和角度資料,是主動安全系統的基石。其核心應用包括:
█自我調整巡航(ACC):2024 年全球搭載量超2300萬顆,同比增長18%。
█兒童遺留檢測(CPD):歐盟E-NCAP 2025強制要求新車配備CPD,毫米波雷達憑藉高精度和隱私保護優勢成為主流方案。德州儀器AWRL6844晶片通過邊緣AI演算法實現兒童檢測,分類準確率超90%。
█4D成像升級:華為96線4D 毫米波雷達新增高度維度檢測,可識別路面坑窪,已應用於問界M9等車型。
攝像頭:語義識別的「視覺大腦」攝像頭通過視覺演算法實現交通標誌、車道線和行人的語義識別,是L2級輔助駕駛的標配感測器。其關鍵應用包括:
█車道保持(LKA):2024年全球前視攝像頭搭載量達1478.6萬顆,同比增長 20.4%。
█高圖元化趨勢:8MP攝像頭探測距離提升至200米,已下探至10-20萬元車型,如樂道L60全系標配。
█複雜場景識別:特斯拉FSD V12通過端到端神經網路減少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但北京實測顯示其公車道識別率不足40%,紅綠燈誤判率高達60%。
 
圖說:富豪XC90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