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科技人科技事 >
 

陳慧玲:一篇論文後的百轉千迴

本文作者:文:王麗娟 Janet       點擊: 2012-02-02 13:09
前言:


圖說:陳慧玲的論文,不但獲得優等獎,更釐清她心裡的結。這是交大EMBABerkeley的結業餐會,陳慧玲從交大EMBA楊千教授手中領獎。

交大EMBA陳慧玲,將一個『研究個案』,寫成 『經典個案』,獲得中華民國一○○年碩士論文獎『科技管理類』優等獎。

萬綠叢中的巾幗楷模

1984年初出社會,她加入工研院電子所,見證了台灣科技產業的『母體』,生出台積電、台灣光罩、華邦電子,和幾十家IC設計公司,並且不斷研發電腦軟硬體技術,移轉給宏碁、神通等公司的輝煌歷程。

幾年之後,她與好友共創類比IC設計公司,一路將公司拉拔上櫃。在帶領公司穿越國外大廠設下的『天險』的同時,居然還有餘力考取交大EMBA。又在最佳時機與互補性高的同業合併,並且把這個以合併達成無機躍昇的策略和決策歷程寫成精彩論文,贏得了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100年度EMBA碩士論文獎『科技管理類』優等獎。

她是陳慧玲,交大EMBA第十屆畢業生,圓創科技(2008年併入致新科技)創辦人、董事長兼總經理。交大的EMBA不但幫助她釐清了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合併、消滅的正確性,也讓她自己成為今後科技管理界必探討的成功案例主人翁之一。

交大EMBA,到底好在哪裡?讓陳慧玲來告訴你,傑出女企業主心目中的交大EMBA

解除疑慮,成為最佳身教

「她說:『妳每天都在工作上打轉,多久沒有見過不同的人?』對啊!我想,我每天就是公司、客戶而已,沒有遇到其他的層面的人。人家怎麼看妳,妳怎麼看其他的東西,自己都不知道啊!」陳慧玲口中的『她』,是好友侯玉貞學姊,早兩屆從交大EMBA畢業。這種觀點,正中紅心打到陳慧玲。

再加上那一年,兒子、女兒同時考大學和高中。重視身教的她,索性打頭陣,做個全力衝刺的好榜樣。所以這一年,一家四口中,有三個人高中金榜。

開學之後,陳慧玲很快地愛上了交大EMBA。在這裡,她遇到不同領域的人,大家一起做功課,互相學習成長。

享受分享、分擔的團隊合作

「我們班上有醫生、從事傳統產業的、律師、會計師,甚至有聯合文學的高階主管來上課。很棒的是,我們會針對主題,請這方面比較專長的同學整理大家討論完的結果。這件事是大家輪流去做的,所以負擔不大。」陳慧玲喜歡和同學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

「做到了高階主管之後,周圍會缺少跟你有同樣經歷的人,和那種大家互相分享經驗的感覺很稀有。」陳慧玲經常感受到的高處的寂寞,在EMBA也找到了知音。「我們班上有好幾個總經理,那時候我也是總經理。我們就會分享經驗。譬如說招人的問題,或者是說智慧財產權的問題。還可以就近諮詢班上的律師同學。」

在交大的EMBA,大家會在中午吃飯的時候,為了互相熟悉,請同學輪流上台自我介紹。「我們班上有腦神經外科、脊椎科、內科、急診室,還有外科的醫生,他們也希望學一點商業觀念,我們則向他們學醫學方面的知識。」當自己或親人有需要的時候,這些EMBA同學也順理成章成為最受信賴的主治醫師。

不為建立人脈,只為開展自己

這種接觸不同領域的人的經驗,和一般人想的『去EMBA建立人脈』不一樣。

陳慧玲認為「人脈是其次。你不要把它當作是唸EMBA的主要目標,你應該把它看做是『來接觸不同的人』。因為大家都已經到了一定年紀,其實大家所在的領域是不同的,但是在自己的那一片天都有豐富的經驗。這種經驗是可以互相交流的。我覺得這樣交流激盪出來的火花,絕對是很寶貴的。」

交大EMBA很注重學員的交流。在機制上,交大EMBA就設計得讓學員之間有很多接觸的機會。除了同學之間的互動之外,還有不同學校的交流。「譬如說它一開始就會設計你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上一個禮拜的課。還有跟北大、交大的校際交流活動。」陳慧玲說。

課程靈活、符合所需

除了頻繁的互動之外,陳慧玲相當欣賞EMBA教授和課程的配搭,她認為交大EMBA課程設計得比較活潑。「因為交大的老師跟業界交流比較多,所以EMBA課程也設定成多樣性的內容,讓大家在實務中學習。」

「譬如說像朱博湧的策略課程,都是精心設計過的。他拿服飾業ZARA、文具業、財務管理公司等等,很多不同的個案給我們分析,讓我們從每個個案裡面,學到不一樣的東西。」陳慧玲認為這個規畫非常適合業界的高階主管。「因為我們這把年紀不是來學純理論的。」她說。

「鍾惠民、李正福老師的財管課裡面也有個案討論,那時候我們就挑一個同學的公司的財務來當個案討論。」陳慧玲說:「因為他是身在其中,他看到的東西,跟我們看的不一樣。我們會問一些很笨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他從來沒想過的。」

笨問題幫助我們從習慣領域裡跳脫出來,重新檢視自己已經很熟悉的東西。在EMBA的財管課上被當成討論個案,就有這種重新看待自己公司財務狀況的機會。

優等獎背後的心事

在西方的科技界,將公司賣給別人是件好事。但是,對華人而言,則經常羞於提起把一手創立的公司賣掉的事情。陳慧玲也不例外。

「我的公司要被合併的時候,我兒子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媽,妳的公司經營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把它賣給別人?為什麼不好好自己做下去?』」陳慧玲還記得,她回答得含含糊糊、支支吾吾。

「我有一點自責,好像設立一個很壞的典範。讓我兒子有個先例,萬一以後做不好,就可以放棄不要做了。」然而,在她內心深處,卻又一直有另一個聲音說:「當初做這個決定,絕對不是因為”放棄”。」可是,她又不知道怎麼去告訴人家說,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

面對『被併購』

所以,當陳慧玲在寫EMBA碩士論文時,她選擇了讓自己的公司被併購的策略為主題,好好檢視自己的決策。她的指導教授是朱博湧老師。

朱博湧很會啟發學生,「他問了我很多問題。」陳慧玲說:「我們通常在業界做久了,每天會不知不覺做很多的決定。可是你大概從來沒有機會好好的去省思當初的決定是怎麼做出來的。可是這些決定,其實是有邏輯可以依循的。朱老師幫助我把這些邏輯軌跡整理出來。」

從『一個感覺』到『第一名論文』

「慧玲,為什麼妳沒有想過去併別人?妳也可以去併別人啊!」從朱老師的第一個問題開始,陳慧玲展開了一連串掏心挖肺式的檢視、分析。當討論到『我們的缺點』的時候,陳慧玲甚至一度認為「我在傷害我的同仁,好像他們不夠優秀似的。可是我後來想想,『有誰那麼優秀了?如果我們今天能夠面對我們的缺點,哪裡不優秀?!』」

認真回答了朱博湧的提問之後,她慢慢地把這個結打開,也整理出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在我的論文裡面,我敘述從公司做起來,到合併這一段過程中間的思考。」陳慧玲說,「當我都釐清了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對別人說明這件事情。所以今天當我在講這件事情的時候,心裡就沒有愧疚感。」

就這樣,「善問者如攻堅木。他沒有幫我寫一個字的論文、沒有幫我架構,但是他不斷地問我問題。是他的問題,讓我把架構整理出來。」陳慧玲說到被老師逼問出第一名的論文,呵呵地笑。

經由朱老師的幫助,陳慧玲走出了這個心結。朱老師對陳慧玲這位高徒,也是讚譽有加。他認為這篇論文「不但拿到全國第一名,其實也在整個華人產業圈,都是值得探討。」


 

圖說:北大未名湖畔,陳慧玲。

自我探索的過程

寫論文最大的收穫,就是解開了決策過程之謎。「因為我做決策有點憑經驗跟直覺。所以,即使我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對的事情,還是要靠寫論文幫助我分析出來,這是對的。」陳慧玲說。

陳慧玲最不希望當一個不負責任的老闆。「有沒有想過你的員工?如果你營運得不好的話,員工是不是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假設他今天因為跟你有情感,繼續留下來挺你,可是他是不是因此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只要想到這一點,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在害人?為什麼我當初會這樣想?正面是什麼?反面是什麼?我怕什麼?我為什麼會害怕?」準備論文期間,陳慧玲不斷地逼問自己,終於讓決策背後的理由浮現出來。

她看見一直以來,推動自己帶領團隊衝鋒陷陣的動力,也是她對對員工的承諾,那就是幫助大家成長。而將子弟兵,併入產品線、研發能力都彼此互補的另一家中型公司,不只幫助原本的團隊提升到新的領域和層次,也讓對方公司如虎添翼,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這是一個雙方公司和員工、股東多贏的局面。

她也確認了,不見得一定要自己操盤,才算幫助大家成長。當自己的健康亮起紅燈,而併入公司的決策者擁有相同的經營理念,並且她也順利幫助自己的團隊,融入新的環境、能力被肯定之後,陳慧玲算是對所有人都有了交代,這才逐漸淡出經營。

唸完交大EMBA,陳慧玲獲得了豐富的友誼,釐清了思緒,自己成為一個堪為典範的科技管理個案主人翁。然後,她揮揮衣袖,開展自己的新生活。

友誼、知識、公益平台

對於交大EMBA這個平台,陳慧玲認為它是個『友誼』的平台。『知識』是第二重要的元素,因為「老師給你很多的想法,新的想法,或是提醒你、點醒你等等。」

『公益』平台則在『事業』和『財富』之前,因為「我覺得你的事業是要靠自己去開創的。如果你是因為事業的原因而來唸EMBA的話,可能會喪失跟同學之間那種很單純的友誼。」

最後,才女陳慧玲分享她在EMBA班上寫的感言。

「去年今日我們各自懷著鬼胎而來,正襟危坐,斜視睥睨,沉默是金,深恐上揚的嘴角洩漏重返校園的興奮之情。黃埔時期,我們在浩然的地底築巢,孜孜不息,輕聲細語,躡手躡腳,不忍喧嘩的眾生,驚嚇短暫駐足的青春小鳥。

單周雙周,交替著期待相見的謠言,仲夏柏克萊、晚春北京行,旅費是高額負債,記憶是無價資產,這本帳怎生算計。狂飲,超額供給的友誼,共享One World, One Dream;壘球剋清華,棒打大院,高杆隊成軍,四校揚名;泳渡日月潭,群蛙亂踢;花東單車行,山川同慶;玉山搶登頂,釋放豪情。已實現的下載Eee PC,待征戰的存入鑽石機,明年今日我們必將心事重重而來,滿場穿梭,搶唱吻別,只守依依,不具閃光的眼角,宣洩重入江湖的不捨,離情,憑誰言公務繁忙無暇參與,EMBA青春簽到簿,沒有缺頁,全員到齊。」

 

陳慧玲近年年表
2005 圓創科技上櫃
2006
遇到天險,競爭對手推出破壞性創新產品
2006
拒絕致新科技的合作提議
2007
考上交大EMBA
2007
產品開發成功,天險解除,業績翻昇
2008
宣布和致新科技合併
2011
以『類比IC設計公司成長策略』獲得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100年度EMBA碩士論文獎『科技管理類』優等獎

 

 圖:陳慧玲提供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